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作者:佚名 全集:孟子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关键词:孟子,告子章句上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孟子说:“牛山上的树木曾经长得很茂盛,因为它长在大都市的郊外,经常被刀斧砍伐,怎能保持其茂美呢?虽然它日夜生长,有雨露滋润,并非没有新枝嫩芽生长出来,但牛羊又紧接着在山上放牧,所以牛山就变得那样光秃秃的了。人们见到它光秃秃的,便误以为它不曾生长过树木,这难道是山的本性吗?在一些人身上,难道就没有爱心及最佳行为方式吗?他们之所以放弃良心,是由于也象刀斧对待树木那样,天天砍伐它,怎么能茂美呢?尽管他们日夜息养善心,接触清晨的清明之气,他们的爱憎也与一般人有相近之处,但是他们第二天的所作所为,因为有束缚而受遏制而消亡了。束缚的多次反复,就使夜里息养的善心不能存留下来;夜里息养的善心不能存留下来,便跟禽兽相距不远了。人们看见他那近似禽兽的行为,以为他根本未曾有过善良的资质,这难道是人的本质特征吗?因此如果得到一定的培养,没有什么事物不生长的;如果失去培养,没有什么事物不消亡的。孔子说:‘把握住就能存留,舍弃就会消亡;进出没有一定,就不知道过去的了。’这就是针对人心而言的吧!”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1.牛山:山名,在今山东临淄县南部。
2.蘖:(nie聂)《书·盘庚上》:“若颠本之有由蘖。”《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本意是指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芽之意。萌蘖:草木萌生的新芽。
3.濯:(zhuo酌)《篇海类编·地理类·水部》:“濯濯,山秃貌。”这里用为山秃无木之意。
4.牿:(gu固)《书·费誓》:“今惟淫舍牿牛马。”《史记·鲁世家》:“无敢伤牿。”《说文》:“牿,牛马牢也。”本意为关牛马的圈栏之意。牿亡:受遏制而消亡。
5.乡:《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乡师而哭。”《论语·颜渊》:“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於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史记·田单列传》:“东乡坐。”这里用作动词,读向(xiang),意谓过去、刚才之意。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告子章句上·第八节原文解释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