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和孔子学处理情绪——乐

作者:姜志勇 国学知识 来源:网络

  相对于“喜”、“怒”、“哀”三者来说,“乐”的意义显得更加深刻和重要,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情感,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在节奏加快、压力加大的现代社会,我们更要去发掘生活中的乐趣,更要学会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快乐应对身边的人和事。

和孔子学处理情绪——乐

  发掘生活中的乐趣

  【孔子事例】

  孔子无疑是快乐的,他非常善于寻找生活的乐趣,也非常懂得享受这种乐趣,叶公曾经问子路,“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路答不上来,孔子知道后就说,我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多么快乐的心态啊!在孔子的心里,快乐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愿意,就能获得快乐,而不是一定要有多少钱、住多大房!

和孔子学处理情绪——乐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孔子的弟子有许多都出身贫贱,比如,子路是野人,漆思弓是奴隶,公治长不但穷而且坐过牢,颜回也是非常穷。不过,他们虽然穷,但经过孔子的教导,都能明白快乐的真谛不在于贫富,而在于是否有一颗快乐的心态。有一次,子贡问孔子一个关于贫富的问题,子贡说,一个人如果“穷而有骨气,富而不骄奢,怎么样?”孔子想了想说,“这样很好啊,但如果贫穷而不悲观,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富裕而不盛气凌人,懂得遵守礼节,那就更好了。”在孔子的观念中,物质贫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贫乏,如果精神富裕,积极乐观,即使穷点,衣食住行差些又有什么关系呢?他自己就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他只能吃粗粮、喝生水,他会在太阳底下躺着,弯着胳膊当枕头,看着空中的白云和鸟儿,也会过的很开心。他的子弟颜回就很好的做到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们是真正志同道合的人。

  在学习方面,孔子很善于教导弟子要发掘读书的乐趣,要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他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人,这一点相信读过书的人都有体会,当我们看一本书、解一道题的时候,只要我们投入进去了,用心去做了,肯定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能再深入进去,与作者进行交流和对话,那种乐趣就更加难以言表。孔子非常推崇周公,也经常看周公的著作,比如尚书的篇章和易经,特别是周礼,他自己就曾想象过和周公对话,非常投入,以至于串联书简的绳子多次断了都不知道,“读《易》,韦编三绝”。

  此外,孔子还非常善于引导弟子读书,要读好书,要正确理解书。《诗经》是孔门的基本读物之一,其第一章就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少人读到这一段的时候难免浮想联翩,有的人甚至有歪心思,也曾有不少人质疑过,这样描写男女情爱的词句怎么能收录到《诗经》里面呢?这样的诗句不要说在注重男女之别的古代,就是出现在现代中小学生课本中也是很难想象的。孔子在解读的时候说,男女之爱是非常正常的,只要恪守礼节就没有什么不好。他评价《诗经》的时候说,“乐而不淫”,并要求弟子都要认真学习,从中体会诗句的正确意思,并感受正常的人之快乐。这能看出,孔子是和善、宽容的,他虽然提倡恢复周礼,但没有限制男女正常情爱。

和孔子学处理情绪——乐

  乐而不淫

  学习能获得快乐,但这种快乐还能再进一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能获得知识,让我们对某件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但如果我们能从知道、理解的层次进升到喜好的程度,再进而进升到纯粹为某件事物快乐的程度,那么我们便能得到不同的快乐。“知之”、“好之”、“乐之”是快乐的三种境界,“知之”是知识带来的快乐,“好之”是兴趣带来的快乐,“乐之”则是“仁爱”带来的快乐,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乐之”的境界在今天来讲,和古人追求的天地境界相通。今天我们要获得快乐,并想不仅仅停留在“知之”、“好之”的境界,想要体会“乐之”的快乐,就要向孔子学习,用心的体悟生命、体悟人伦、体悟天地,当我们的心不被日常生活所累,能超越己身,当我们能真正超越自己的视野限制,把自己放入到天地之中,成为天地人三者其中之一的时候,我们离感受天地的境界就不远了。

  【引证事例】

  孔子的快乐在古代就是士大夫、读书人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北宋以后,如何感悟孔子的快乐更是成了儒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然,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其为人“光风霁月”,像天上明月那么皎洁,像温暖的风一样感染人,他曾写作“爱莲说”,把自己比作池中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程响是周敦颐的好朋友,对他的人品、学问都非常敬佩,便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程灏、程颐都拜在他的门下,向他学习。周敦颐在教育学生方面注重启发,鼓励学生自己思考,程灏、程颐天资很高,学习进步很快,周敦颐非常开心,有一次,他说要检查一下的课业,便把两个学生叫道跟前,二程兄弟以为又像以前那样要考经史子集,便对考试没有太在意,谁知这次老师出的题目比较特殊,谈谈如何才能够寻找到孔子、颜回那样的快乐?这个题目不好回答,周敦颐让他们好好想想,并把自己的解答写下了,作为作业上交。二程的天资实在太高,这样的题目并没有难倒,他们都给出了自己让老师满意的回答。不过,二程兄弟秉性、风格不一样,他们的答案也不一样,程灏认为,孔子的乐是自心超越、心无所累的快乐,他自己也梦想有一天能像孔子那样自由自在,“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非常洒脱。程颐则认为,孔子的乐是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志向、努力践行自己的道的快乐,即使处于再大的困境,也要“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一次考试,老师不但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也试出了两个弟子的各自志向。后来,二程长大后,创出了同出一源又风格迥异的理学,为光大儒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周敦颐也因为自己的学问和人品被评为理学的鼻祖,而这个寻孔子、颜回之乐的故事也流传下来,对今人我们学习、做人很有启发。

和孔子学处理情绪——乐

  读书的乐趣

  对于论语的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笔者有一个切实的体悟过程,在2012年以前,还仅仅只是限于知道这句话,能理解它,也能查到历代儒者是如何注解的,但缺乏自身的生命感悟。但2012年以后,一个契机让我茅塞顿开,真正感受到了这句话的魅力,真正感受到了孔子的快乐。2013年,笔者的文章开始逐渐受到同仁关注,也开始结识一些中国大陆研究儒学、以复兴儒学为志的朋友,并应邀参加了若干相关活动,2014年,新加坡驻华大使馆来电说,他们有位官员看了我的文章后,想当面向我请教,我欣然应允。那一天,我们聊了很多,涉及中国的儒学复兴、大陆思想状况、当代改革的有关话题等。他走后,我突然有一种以前所没有感受到的快乐,那就是当有人从远方来看你、和你切磋学问的时候,你确实有一种和自己在家里学习、自得其乐的快乐所不同的快乐,这是一种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后来,陆续有一些国内的朋友来和我切磋,他们对我的观点并不都很清楚,我们之间的观点也不一定相同,但我们聊得都很快乐,从来没有因为双方观点不一致,或别人不理解我的观点,而生气的,相反,在一来一往的切磋中,我们都觉得这样很好,很开心,我想这应该是“人不知而不愠”的快乐吧。孔子的学问和西方的学问不一样,西方的学问注重知识,孔子的学问注重体悟和践行,我们向孔子学习的时候,除了要从知识学的角度了解他的话,还要注重从生活中去体悟他的话,创造或寻找场景去体悟他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的感受到他的快乐,我们也才能切实的提高自己的境界。

  【解】

  《论语》里面,孔子谈乐的地方很多,孔子开心的时候也很多,他自己曾经总结说,有三种快乐很重要,对人有助益,“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仔细体会,就能发现,这三种快乐确实很重要,对于我们完善自己的言行、身心都有帮助。当代思想家李泽厚认为,孔子是快乐的,他塑造了中国的“乐感文化”,中国文化是要在现世中寻找快乐,这不同于西方的“罪感文化”、日本的“耻感文化”,这样的解读虽然不一定正确,但认为中国文化、中国儒学是要在现世中发掘、体悟快乐无疑是正确的,而且快乐并不难,“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快乐也一样!

关键词:孔子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和孔子学处理情绪——乐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