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作者:佚名 全集:论语名句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关键词:论语,八佾第三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孔安国批注,雪公老人是引孔安国批注说,「祭如在,言事死如事生也。祭神,谓祭百神也。」『祭,如在』是祭神的时候,祭鬼的时候,就如鬼神在前。《皇疏》,皇侃的注疏也说,「祭如在,祭人鬼也」,这个鬼就是祖宗的灵。孔子讲的「非其鬼而祭之」,这属于谄媚,这个鬼是指祖宗的灵,祭祀是祭自己家的祖先。「人子奉亲,事死如事生,是如在也。」所以,如在是有讲到事死如事生的意思。不在的人,如同他在一样侍奉他,说明孝心是一样的。不管父母在不在眼前,不管祖先在不在眼前,都是这样至诚孝敬。所以祭祖宗祭鬼神是一心想着,观想祖先鬼神就在眼前。用这样竭诚的心去祭祀,才能够感格鬼神来享受我们的祭祀。所以「如在」就讲我们入这个观想,一心观想才会有感通。

  程子又说,《朱子集注》里面引程子的话,「祭,祭先祖也。祭神,祭外神也。祭先主于孝,祭神主于敬」,然后朱子自己说,「愚谓此门人记孔子祭祀之诚意」。程子说这个祭就是指祭先祖,祭神是祭外神,不是自己家的祖先,但是他是一种神灵,他不是一般的鬼神,就像水神、山神这一类的神。鬼神道里面,跟人道也有相似,各有其职,他有他不同等级的神灵。祭自己的祖先,这是重点在于孝敬,像孝敬父母那种心来祭祀祖先。祭神灵,「主于敬」,像敬自己国君的那种心去祭神。朱子以为这是孔子的门人弟子在记录孔子祭祀时候那种诚意,诚于中而形于外的那么一种状态。

  孔子说『吾不与祭,如不祭』,这个与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赞同的意思,一个是参加的意思。朱子他认为是参加这个意思,他讲,「又记孔子之言以明之。言己当祭之时,或有故不得与,而使他人摄之,则不得致其如在之诚。故虽已祭,而此心缺然,如未尝祭也。」实际上他这个话也是引用汉儒包咸的批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讲他自己参加祭祀的时候。如果有时候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参加,譬如说出外,譬如说得病了,不能亲自参加,那么就请人代他参加。「使他人摄之」,摄就是代这个意思,由他人来代祭。因为自己不能参加,也就没有办法像前面讲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那种一心观想、竭诚祭祀的那个机会,所以诚心不够就不得感应了,所以说「如不祭」。那么这一次让人代祭的,就好像他没有去参加祭祀一样,因为这个心不够在当时参加祭祀的时候那么至诚。所以让人代的总是比较缺了这个一层,这个竭诚心就不够。

  蕅益大师他把这个「与」当作赞许的意思来讲。他说,「与许也。祭如不祭,谓无诚心之人。故夫子不许之。」孔子说「吾不与祭」,就是说我不赞许那些没有至诚心祭祀的人来祭祀。所以没有诚心祭祀,夫子不许。这个与当许字讲,就是赞许赞同的意思,我不赞同这种人来祭祀。为什么?祭如不祭。祭祀就好像没祭祀一样,人在他心不在,诚心不足,没有感应。祖宗和神灵也不会来享受他的祭祀,他没有这种感格,不能感通。要怎么感通?至诚感通。所以君子祭祀是提前七日守戒,三日持斋,斋戒沐浴参加祭祀,这是显示他的至诚心。而且祭祀的时候一定是非常恭敬,礼仪一点都不缺失,这才是有感格。所以这里的精神讲,祭祀的精神一定是要有至诚心。

  【评析】

  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原文解释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