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作者:佚名 全集:论语名句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关键词:论语,里仁第四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这个是讲我们的居处要有选择,选择什么?选择仁者所居的地方,这叫美,所以『里仁为美』。这个里是居处,所居之里,乡里。这里面要有仁者住在此地,这个地方就是美地。不一定是非常优美的环境,或者是不一定有很方便的生活环境,只要有仁者居住在这里,我们跟他一起住,就能够受他的影响,得到提升。如果不选择居处,不住到有仁者的地方,随随便便,或者是只凭着自己的喜好选择居住地,这个就不能称为智者了。『择不处仁』,就是你没有选择有仁者的地方居住,这个怎么能够称为是智者?这个『焉得知』,它是念智,是智慧的这个智。

  古人有谚语说,「千金置宅,万金买邻」。就是你用千两黄金去购置住宅,用万两黄金买好邻居,可见得好邻居多么重要!《弟子规》上讲「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过去孟母三迁,就是最好的择处、择仁的例子。你看看,孟子小的时候,他不懂事,什么样的环境里面他就学什么。一开始他住在市场附近,结果学着买卖。她母亲觉得这个对他的心性提升没有多大好处,于是就搬家。搬到专门葬死人、办丧事的邻居那里,孟子就学着天天埋葬死人,学着这些办丧事。结果孟母也觉得这个对他成长不利,最后搬到了学校的附近,所以孟子天天跟着学校的先生读书,于是孟母就安住在那里了。所以孟子从小能够好学,是孟母选择环境,有意这样创造出学习成长的环境,让孟子成才。所以这里讲到择居一定要「处仁」。

  从广义上讲,不仅是要选择邻居,乃至于我们交朋友,长大了找配偶,或者是找行业等等,这都需要择仁,选择跟仁者在一起。选择仁爱的人,跟仁爱的人合作,共同从事帮助人民的事业,这都是教我们会选择。择处、择友、择偶、择业,都是以仁做标准。

  我过去到美国留学,毕业了在大学教书。后来跟我母亲去拜见我们的恩师净老。净老当时在澳洲成立了净宗学院。他劝我们离开美国到澳洲去,澳洲人民相比来讲,比美国要纯朴,没有那么多的功利,毕竟澳洲还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这是择处很重要。然后我们的恩师在澳洲建的净宗学院,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儒释道这些圣贤教育。恩师也在那边教学,他劝我们:「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我们可以一起共修、共学、共同提升」。当时我们就非常欢喜,虽然美国政府给我优秀教授与研究人才的绿卡。那去过美国的人都晓得,在美国办绿卡不容易,何况它给我们这么优惠的条件。可是,「择不处仁,焉得知」。正好当时是二00一年,九月十一号的恐怖主义事件发生,美国对阿富汗宣战。这一看,参与战争的国家,我们得赶紧离开,这属于危邦,危险了。「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所以就赶紧到澳洲去了,在澳洲昆士兰大学教书,教了四年。

  这四年当中,有幸跟随我们的师长学习,他的身教言教的示现,让我们进步很大,真正看清楚了人生的方向。人生短暂,应该做最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是最有意义的?帮助社会大众觉悟,这是最有意义。他能觉悟了,就不会犯过失。不会犯过失,就不会承受他错误的果报,他就不会受苦。所以觉悟是根本,而教学为先。这四年当中,受恩师的教化,发起志愿,也要像恩师一样,在这一生将有限是生命奉献给无限的弘扬圣贤教育、普度众生的事业当中。所以将原来教金融的行业换过来,换成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这个行业。

  择业也要以仁做标准,仁到极处是什么?牺牲自己,成就社会大众。社会需要什么?最需要的是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我们就从事这个行业。然后从澳洲搬回祖国,为什么?真正传统文化在中国,它有根。虽然这近百年的浩劫把传统文化已经打得支离破碎,可是它还是有根在。中国人民潜意识当中还留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种子。我们这几年教学就发现,只要用这些良好的文化教育一诱导,它种子就能够发芽。中国人善根深厚,所以我们择地而居,择仁地。更加幸运的是,把工作辞掉了以后,教授不要了,重新做学生,跟着恩师学习,「能亲仁,无限好」,选择良师益友,对自己道业成长有莫大的帮助。所以,如果择地、择所居之处不以仁为标准,这都不智。

  那么择身所处,用什么去修自己的身心?如果不用仁道,怎么能够称为智慧?蕅益大师在《论语点睛》注里头说到,「里以宅身,尚知以仁为美。道以宅心,反不择仁而处。何其重躯壳,而轻性灵也。」里就是我们所住的地方,这片乡里,它是我们身所居之地,所以「里以宅身」。身是住在里当中的。这个宅是动词,就是容纳、安居的意思,是我们身所安之处,都要懂得择仁而处,以仁为美。那么,「道以宅心」,心应该住在道上就对了,道是我们心的住宅。如果不懂得选择仁道而处心,这就是不智慧。这个道有善道、有恶道,如果以仁道,这就是善;如果不仁之道,心就变坏了。所以对于身心所处之道要有选择,总要去恶向善。如果不是这样,那真的是只重自己身体的躯壳,而轻忽了自己的性灵。

  我们的生命是由躯壳和性灵两部分组成,我们生命不仅是自己肉体的生命,还有性灵的生命。一般人讲灵魂,其实灵魂不如性灵讲得好。性是我们的自性,人人本有,本无生灭,本无动摇的这个自性。灵是什么?灵是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之后这自性就变成阿赖耶识,它就是成为我们生命的主体,这叫灵。所以性跟灵实际上说两桩东西。说两桩东西,它们又是和合为一的,这性灵才是真正我们的本来的生命。既然它是我们本来的生命,那我们就要更加重视它。对身体,身体肉体几十年,最多就是给你一百年,总要死的,它是暂时的,不是永远的。对暂时的,我们轻忽一点,关系不大。对永远的生命,我们可不能轻忽。所以这个求道择仁就非常重要。

  这个宇宙都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真正觉悟的人应该在整个大宇宙当中去选择。既然生命是永恒的,我们的性灵是不灭的,那我们真的要选择好的环境。就像我过去从美国移民到澳洲,从澳洲移民回到祖国来,这都是选择环境,这是在地球上小范围的选择。那我们大范围的选择就更要重视,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星球,什么样的国土,最适合我们修道的。在这一点,佛家讲得至为圆满。

  江谦先生,民国时代的大教育家,他对于蕅益大师的批注做了一个补注,更加具体发挥蕅益大师的意思。蕅益大师是佛家净土宗的第九祖,一生弘扬净土,劝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江谦先生在这里补充说明,「西方极乐邦,众圣之仁里。得托莲花生,万倍阎浮美。楼阁七宝成,黄金为大地。思衣而得衣,思食而得食。光明照十方,寿命无量劫。不历阿僧祇,一生补佛位。不闻恶道名,何况有其实。一句阿弥陀,得此不思议。如此妙法,不肯修行。如此净土,不求往生,见佛闻法,精进不退,直至成佛,而甘居五浊恶世,甘受生死轮回,可谓智乎?」

  这是从整个宇宙大范围下来讲,教我们择仁而处。里仁为美,这个仁里,最仁厚的地方,最美的地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它距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很大,黄念祖老教授他考证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其实是相当于十亿个银河系这样一个范围。应该来讲,我们科学家现在用最高级的天文望远镜所观测到的宇宙,最大的范围不超过两百亿光年,这个宽度应该没有超过娑婆世界。这是我们整个宇宙,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这个娑婆世界。那这个世界以外还有无量无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的西方,有过十万亿个像娑婆世界这么大的宇宙,有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有导师阿弥陀佛教化众生。他发愿接引一切有缘众生来生到他的极乐世界国土。什么是有缘众生?真正深信发愿求生他的国土,这就是有缘众生。所以江谦先生现在这里劝我们求生西方国土,那里是众圣聚集。那个圣比我们在这世间所说的圣人要更高,他是出世间大圣,断尽一切烦恼,示现无量的神通,救度一切众生。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他能现什么身而为说法。

  所以,生到极乐世界能够莲花化生,极乐世界不是父母所生,它没有男女性别的分别,纯是一色男身。我们这个世界,女身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也女转男身到那里莲花化生。比阎浮提,我们现在这个地球,阎浮提是讲地球,要美万倍都不止。底下举出它环境优美,包括生活的环境,以及人自身他的受用。楼阁是七宝做的,大地是黄金铺的。我们这里黄金是珍贵得不得了,搞出这么一点点挂在脖子上,戴在手腕上,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人家极乐世界黄金铺大地的,就像我们这用水泥一样,一点不稀罕。而且那里的黄金七宝都是柔软,它不坚固、不坚硬,它不伤人。这里的金属,贵金属,它会伤人。这是因为极乐世界的人的心柔软慈悲,真的是仁人。那里的受用,「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要什么,念头一动就能现前。

  每一个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圣人。为什么?都是上善之人,蒙阿弥陀佛加持,不起恶念,只起念佛的净念,所以自性光明能够透出来,这个光明遍照十方。更殊胜的是,每一个人的寿命是无量劫,无量寿,没有死亡。一生就能成佛,不用经过阿僧祇劫这么长时间。阿僧祇翻译成中文就是无量。我们要在这个世界成佛,那真的要无量劫,到那里不需要,一生就能成佛,太殊胜了。为什么?那里环境好,真的是仁里。那里连恶道的名字都没有,更何况有恶道众生?

  那怎么能去?你真正发愿求生到极乐世界,念一句阿弥陀佛,老实念,一句一句,不要间断、不要怀疑、不要夹杂,你就能够得到不可思议成就。临命终时,阿弥陀佛跟西方极乐世界诸大菩萨必定来接引你到他的国土。你也不用愁怎么去,他接引你去、带你去,一剎那间就能生到那个国土。这样的妙法,成佛之道,这样的仁道,那要不肯修行,这样的净土不能求往生,不想去见佛闻法,不能够精进不退直至成佛,而甘心在这样的一个五浊恶世当中,甘愿去受生死轮回的苦难,这怎么能够称为智?就不是智者了。所以,从儒提升到佛,孔子所说的话还是适用。教我们择地而居,要移民到最好的国土。

  【评析】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音zhì,同智。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原文解释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