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作者:佚名 全集:论语名句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

关键词:论语,里仁第四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我们看雪公讲义当中说「几,微也」,这个几的意思是微细的意思,很微小。「人之过,在几微发动之时,易于改正。故为人子者,见父母之过于微起时,即当谏之,不俟形成大过。」这是雪公老人的讲解,这个意思很好,当然先儒也有另外的解释,我们先看雪公这个解释。这一段是讲如何孝事父母,孔子讲「事父母,几谏」,就是人都有过失,父母会不会有过失?当然他也会有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人子者要如何去孝顺父母?这里不是讲愚孝,不是看到父母有过失也好像无动于衷,任由父母去犯过造恶,这不对。这不等于陷父母于不义了?这不是孝敬,这对不起父母。说真正孝敬父母,看到父母有过错了,应该劝谏。但是劝谏要懂得方法,这是教我们方法。

  人的过错「在几微发动之时」,就刚刚有过错、有苗头了,这个时候立刻劝谏他容易改。好比一个人染上抽烟的恶习,他刚刚开始抽第一支,你叫他说不要抽,抽烟有害于健康,而且是不文明的习惯,对自己对别人,也污染环境,都没有好处,立刻劝谏他。他听了之后他就改了,不抽第二支,这个没有问题。你等到他已经是抽上瘾,那就很难改。所以为人子要细心留意父母一举一动,看看父母有些举动方面不健康、有过错的立刻应该婉言劝谏,让他能接受,这很容易改。所以「故为人子者,见父母之过于微起时,即当谏之,不俟形成大过」,不要等它已经变成大过错,就很难改了。这是什么?做儿女他真有孝心。因为他知道,假如父母有过不改,这渐渐会形成大过失,而且将来会受果报。希望能够在过错刚起苗头,立刻把它改掉,所以不是纵容父母,应该是让父母提升,愈来愈向圣贤的道路去迈进。自己跟父母同成圣贤,不就很好?我们现在学习传统文化,确实应该有分责任帮助父母也来学习。虽然父母年纪大了,年纪大了也要学,君不闻「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有一日的光阴都要学,只有学才不至犯大过。这是一种解释。

  朱熹朱夫子他有另外一种解释也很好,雪公这里没有引用,但是我们可以也来参考。朱子《四书集注》当中说,「几,微也。」这也是讲微细的意思,微谏。这个几谏就是微谏,谏是劝谏。「所谓『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也。」这就是《弟子规》上讲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父母有过错,怎么办?我们应该柔声下气去给他劝谏,跟他讲道理,你不能够粗暴、不能够板起面孔,好像要批斗大会似的,这个当然不能接受。谁都有面子,更何况上了年纪的人,所以你要考虑到他的面子问题,还要想到给他台阶下,这是你的这种孝心,柔和。你愈柔和,他愈容易改过。你愈给他激烈,他就愈难以接受,他会抗逆。我们说现在孩子都抗逆,更何况是大人?而且往往在劝导的时候先自责,先做自我批评。譬如说父母发脾气了,对你发了脾气,可能他骂你骂错了,你被冤枉、被委屈了,这时候怎么样?你先要向他赔礼道歉:「对不起,爸爸,我让你生气了,太对不起您了。我做的事情也不懂,虽然好心,但是让您老人家误会了,您老人家生气了,我以后改正。」先做自我批评,你这样一做自我批评,他们的气也就上不来了。你下气,他的气也下来了。然后你再跟他一步一步的把道理分析清楚,他也明白可能冤枉你了。他觉得有点愧意,这个时候是最容易改过的,这就讲求技巧。特别不能够在众人面前批评父母,一定得要两个人悄悄的,讲讲悄悄话。在批评之前先得说点好话,赞叹赞叹父母,感恩父母,让父母听了耳朵挺顺的,这就容易入。

  底下雪公批注说,这是批注『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他讲,「若见父母之志不从其谏,则又尊敬,而不违其谏劝之初衷,继续进谏。」如果见到父母不能听受你的劝告,还是执意认为自己是对的。也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固执己见,那怎么办?那你要恭敬,必须要尊敬他,不可以跟他闹翻脸,那就没有第二回了。因为你有孝心,所以你能够尽量的留这个机会给下一次,你不会改变你劝谏的初衷。你的初衷是为父母好,让父母不要重新犯过失,所以你是孝心,你找机会继续进谏。

  那如果父母真的是执意不肯,屡谏不从,甚至你可能会因此受父母怒斥、打骂,怎么办?还是要不辞劳苦,劳而不怨,就是不能有怨恨父母的心。哪怕是父母打我、骂我,我还是这样以孝心对父母,不能有不满,不能自己觉得委屈。说老实话,你觉得委屈,这里头就有丝毫的怨恨之意。如果有,立刻把它化解掉。想想父母恩德多大,生我养我,把我抚养成人,我受一点委屈算什么?根本不能把它摆在心上,摆在心上是等于割裂父母跟自己的亲情,把自己跟父母中间搭起一堵墙,就有距离了,这个不可以有。人总有犯错的时候,我们自己还常常犯错,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了那么久,还经常犯错误,那父母,你怎么能够要求他是圣人?所以对父母没有那种求全责备的心,但是又不改变,不违反自己劝谏初衷。「又敬不违」,就是尊敬父母但是没有违背自己初衷,还是保持劝谏的这个心,一有机会继续劝谏,谏之不已,不停止。

  像唐朝开国的皇帝李世民,唐太宗,他十八岁就跟他父亲出来打天下。有一次他父亲有一个错误的战略计划,李世民跟着父亲很久,也很懂军事,知道父亲这样的一个计划很危险,甚至会导致全军覆没,所以劝谏父亲不要这么做。父亲执意孤行,一定要这么做。结果李世民劝了,劝到最后他父亲李渊都生气了,最后没法子,只好出去,出去外面。那天晚上嚎啕大哭,在帐篷外面嚎啕大哭,哭声听起来觉得很凄惨,让人听了之后都落泪,最后感动他父亲。父亲这才冷静再重新思考,再听听李世民的这段分析,觉得确实有道理,然后改变了原来的计划,才不至于失败。这是什么?李世民的孝心,劝之不已,他不放弃,不放弃这就是孝心,能忍辱负重,能够帮助父母改过自新,毫不计较自己的劳苦、自己的委屈,这个心厚道!

  劳这个字,也有解释为忧,忧虑的忧,这个意思也很好,说什么?谏而不入的话,做儿女会担心忧虑,深恐父母最后酿成大错,最后不可收拾,所以这劳也有忧的意思。忧父母但是不怨父母,为什么忧父母?这因为替父母着想。不怨父母,是没把自己的委屈放在心上。我们从这里细细体会孝子的那分存心。

  蕅益大师批注当中说到,「始终只一几谏。几谏,只是敬父母。故期之以圣贤,不违不怨,只是到底敬父母。」《论语》里面这句讲「事父母,几谏」,蕅益大师讲始终就是这个几谏二字。几谏,刚才解释两个意思,这里都能用。父母有过,刚刚微起的时候立刻劝谏父母,不至使他酿成大错。在劝谏当中又要柔声下气,这个也是几谏。几谏就是敬父母。为什么他能够做到几谏?就是他有对父母那种恭敬心。你想想,如果对父母不恭敬,他劝谏,他可能是讲得很大声,不考虑父母的心理,不考虑父母的接受度,这样他敬父母的意思就没有了。那我们学会几谏,不仅用于对父母,对任何人都应该是这样的,事奉一切众生如同侍奉父母一样。所以劝谏人要学会几谏,见到朋友有过失,「过不规,道两亏」,你怎么去规劝他?他刚刚有小过错,立刻要劝谏。而且「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是「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敬父母最高的境界是让父母成圣贤,这是大孝。让父母有吃有穿,得到饱暖,这是小孝,只是养父母之身而已。让父母开心也不能叫大孝,只是比孝养父母之身要更好一些,让他开心,这是养父母之心。真正要大孝是养父母之志,所以这里讲「故期之以圣贤」,对父母有这分期许,希望他们成圣成贤。「不违不怨」,父母要成圣贤不容易,年纪大了,你让他再学圣贤之道,你得要想尽方法,绞尽脑汁。可是不论多辛苦,你不违初衷,不改初心,这是孝。父母有时候对你发脾气,你也不怨,这是「到底敬父母」。到底是什么?究竟圆满,究竟圆满的对父母尊敬。父母真成圣成贤了,那所有天下人都尊敬他,这不是真正敬父母吗?

  我想到自己过去劝导父亲学传统文化、学佛,那真的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刚开始反对我学,确确实实他说这都迷信,都是落后的,对你前途有什么用?甚至有时候骂我骂得很厉害,说我该学的不学,不该学的都偏偏去学,受不少委屈。我当时也很想让他学,可是他这样的一个态度,只能说想曲线救国。譬如说首先第一个得改变自己,自己要做足孝道,让他老人家看到之后觉得你学传统文化,真变得不错,先让他体会到真实利益。所以我当时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每年都回来看望他。

  在读博士的时候有奖学金,自己省吃俭用,棉被也不舍得买,冬天盖着大衣、盖着书本过冬。锅也不舍得买,拣人家不要的锅。吃得很简单,胡萝卜加包心菜,省下钱给父母寄回去。这感动父母,父母说其实我们不缺钱,你不用寄了,不行,一定得寄。住最便宜的房子,把自己的生活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绝不出去玩,没有钱玩,也没时间玩。所以一天到晚就读书,希望赶快把功课、学业完成。而且在美国大学,你读的学分愈多愈便宜,学费会愈便宜。所以我就拼命读,人家一个学期读三门课,我读四门课,甚至读五门课,那当然学习工作量就大。还要为教授做助理工作,所以每天都是工作日,没有礼拜天,四年完成硕士和博士的学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父母高兴。每年回来看望父母,我省吃俭用的钱除了供养父母以外,自己还能够省下一张机票费,年年回来看父母。他觉得我已经没说的了,然后这时候他心里佩服你了,觉得真的是你太难为了,你讲的话他才能听得入耳。回来常常带他去名山大川去旅游旅游,开开心,养父母之心。带他去东天目山念念佛,住一住。他觉得学佛也挺好,学传统文化真的也不赖。慢慢慢慢他愿意接受了,听听这里头的道理,真的挺好的。人都有本善,听到这些善法总能够认同,渐渐渐渐就进来了。现在当然也都完全接受,自己还真正修得挺精进的,当然这也是十几年用功。

  「劳而不怨」,「又敬不违」。不能说因为这个太辛苦了,父母怎么劝都劝不过来,不劝了,这是违反你的初衷,你就退心了,那个孝就不圆满了。虽然有很多劳累,虽然有很多委屈,但是心里没有怨。真正让他这一生往生净土,他真正成大圣大贤,这就是蕅益大师讲的「到底敬父母」,咱们得真干。

  【评析】

  这一段还是讲关于孝敬父母的问题。事奉父母,这是应该的,但如果一味要求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百依百顺,甚至父母不听劝说时,子女仍要对他们毕恭毕敬,毫无怨言。这就成了封建专制主义,是维护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的重要纲常名教。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1)几:音jī,轻微、婉转的意思。

  (2)劳:忧愁、烦劳的意思。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原文解释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