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作者:佚名 全集:论语名句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关键词:论语,子罕第九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这一章孔子用比喻,比喻种稻榖。『苗而不秀者』,苗是已经生了苗,长出苗来了,但是「不秀」,秀是指出穗子,像稻榖它有稻穗,如果长了苗而不出穗,这样就不能结果。『秀而不实者』,这是讲有的已经出了穗子,但是它不结实,就是没有结果实,这两种都不是令人满意的成果。『有矣夫』,就是有这样的人,那大概是指孔子弟子们,到底指谁,孔子没有说。

  孔子讲这个话,他的意思,蕅益大师他批注里面讲,「令人惕然深省」,所以我们不要去猜测,孔子这个话到底是指谁?猜测这个没什么意义,关键是反求诸己,问问自己。这个话说出来是让我们惕然深省的,惕然是警惕起来了,提高警觉心了,深刻的反省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苗而不秀者,还是秀而不实者?还是你真正有得到了圆满的成果?这是讲求学,求学不能够苗而不秀,也不能够秀而不实,一定要到达成就的果位。

  什么叫苗,什么叫秀,什么叫实?江谦先生补注里面有跟我们做了开解,说「苗是生信,秀是开解起行,实是证真」,这是用清凉国师,唐朝清凉国师对于《华严经》的批注,清凉《疏钞》里面提到的「信、解、行、证」,这是修学四个次第。苗,长苗是生信,我们对圣贤的教导产生信心,这个是第一步,这是很可贵的一步。《华严经》上讲,「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我们对于圣贤教导的信心,是道的源头、功德的母亲,母亲能生孩子,生功德,信心很可贵,可以长养我们的善根,这第一步是信。所以学圣贤之道跟学世间知识不一样。世间知识一开始,你是先怀疑,到底是怎么样的,是不是这样的,我们来个设问,然后开始研究,开始寻找答案,这是世间法的学习。但是学圣贤之道,他那个思惟方式是完全不一样,先是要信。你一开始就怀疑,你就不能去起行,先要信,信了之后慢慢求解,然后实行,最后证,证是证明你所信的、你所解的是对的。

  所以第一步信心,我们问问自己,到底我们对圣贤人的教诲有没有信心?你有一分信心,你才能够解得一分。像夫子前面讲到的,颜回他就是能解,所以夫子「语之而不惰」。颜回能解,为什么能解?他能信,首先第一个信老师,信老师所说的道理,不怀疑,这是颜回做到了,然后他解就容易了。开解了之后,他得行。光有解,解悟,我听明白了,可是听明白了不肯去做,那不行,不肯去做,那就叫做「秀而不实」。光有信而没有解行,那就是「苗而不秀」。所以解了之后,力行重要。解一点就行一点,解两点就行两点,不断的力行,就不断的证明你所信的、你所解的是真的,真理。实是证真,那你真正就得到满意成果,你成圣成贤了。

  我们问,我对于圣贤教育我也信,对佛法我也信。解,我也听经,也能明白,但是遇到境界来了,我提不起来,我用不上,我用的还是我原来那一套的烦恼习气,还是原来那一套思惟方法,我没能够用得上佛法,没能够用得上圣贤教诲,事后回头想想又很烦恼,甚至很内疚、很自责,怎么办?这个是功夫还不到家。功夫包括信、解、行。信,信得不够;解,也解得不深;行,就更行得不力。归根到柢是什么?道理还没有明白。所以还是要在信解这上面来下功夫,你要解,要多听,听得愈多愈好,印象愈深刻。你印象深了,你在境界面前你才能提得起来,用得上,你的行才得力。行的时候,那就是要下狠心断习气,克己复礼,对自己的毛病习气不能纵容姑息,要下狠心改过自新。

  《了凡四训》里面讲,天下这些英才俊秀不少,为什么一生没有成就?只因因循二字耽搁一生。因循二字就是什么?得过且过,不肯认真对治自己毛病习气,对自己还是放松、还是纵容,纵容自己的习气,没肯真干。因循茍且,悠悠度日,不知不觉老之将至,真的是后悔莫及了。底下这一些,这几章我们可以连在一起看。夫子一开始说颜回,给我们树立个好榜样。这里又提醒我们,警惕我们不能苗而不秀、秀而不实,否则时光浪费了,到四十、五十以后,愈学愈艰难。因为什么?习气愈来愈重,所以断习气愈早断愈好,愈年轻的时候断的话愈容易,愈到老年愈不容易。

  【评析】

  这是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来比喻一个人从求学到做官的过程。有的人很有前途,但不能坚持始终,最终达不到目的。在这里,孔子还是希望他的学生既能勤奋学习,最终又能做官出仕。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叫秀。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原文解释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