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作者:佚名 全集:论语名句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关键词:论语,子路第十三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樊迟』是孔子的弟子,他在这里『问仁』,什么是仁,如何行仁?孔子在这里回答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讲了三方面。这个恭、敬,稍有不同。根据《刘氏正义》引《汉书o五行志》里头讲的,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他引用《汉书o五行志》说,「内曰恭,外曰敬」,说内是在家里,外就是在外面处世。「居处恭」,这是在安居的时候,要心存恭敬,这叫恭。这个内外,也包括心内和外在的表现,外在表现要「执事敬」,处理事情的时候,办事就要做到敬事、笃实,毫不茍且,不马虎、不随便。这个居就是在家里安居没事,要恭,恭肃、慎独,不能够放肆,随便爱干什么干什么,那就不恭。恭还有肃的意思,严肃;出去外面办事,自然你就做到笃实。「与人忠」,就是待人忠诚,毫不会有欺骗人的念头。

  这三者是所谓为人之道。「仁者人也」,你要做一个好人,才能谈到为仁之道。樊迟是问仁,孔子教他怎么做人,就是把基础告诉他。实际上,这个基础也通到最高的境界。圣人,你看他的形象就是这三条,「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他做到了究竟圆满,这是性德流露。我们没成圣人之前,没证得自性,这不是性德流露,这是修德,你是按照这个来修,先做这个样子出来,慢慢慢慢做习惯,做自然了,你就不知不觉成为圣人了。等你成为圣人,你还是这个样子,那是你自然流露,你不是刻意的,你不起心、不动念都是这样做。所以下面说,『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这个夷狄是指文化落后的地区、少数民族,夷狄之地,不可以舍弃掉这种为人之道。这是孔子叮咛他,无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你都要坚持这三桩做人的道理。

  前面我们看到第十二篇,「颜渊问仁」,颜回也是孔子的学生,而且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渊问仁的时候,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什么叫克己复礼?孔子给他说了四个条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四条。这四勿,颜子终身奉行。这四勿,一般人受持不了。为什么?非礼的就不能够看、不能够听、不能够说、不能够动,这个动,包括心都不能够动,一念不正都不可以,处处合礼,这叫克己复礼,克服自己的毛病习气烦恼,回归到自性的礼这个性德上来,那就是念念回归自性,这是只有颜回能够受持的。

  樊迟在这里也是问仁,同样一个问题,孔子跟他的答复就不一样。孔子答复三桩事情,「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其实你仔细推敲一下,这三条跟这四勿根本不会违背。四勿比较的难,他是对颜回讲的,颜回是上根利智,樊迟就比较的差一些,他属于中下根。你看,前面第四章我们学到「樊迟请学稼」,他要学种植,孔子说他是小人,心量小,只顾自己去耕种,没有想到为国家、为天下来贡献力量,这只求自度、不求度他,这是小乘心理,所以叫小人。小人不是说坏人,是说心量小的人。心量小的,根性肯定是不高,所以孔子在这讲一个比较容易学、容易受持的,告诉他「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从忠、敬里头学,学仁。

  蕅益大师《批注》里面讲,「也只是克己复礼,而变文说之」。孔子讲的,跟对颜回讲的,完全是同一个理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还是讲克己复礼,只是改变个说法。改变说法,是对不同根性的人讲。你看对颜回讲,「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回那是大人,大心量,所以孔子告诉他,你自己一日克己复礼的话,你这天下归仁,就是世界和谐。归仁比和谐还要更高一步,天下人都成为仁人,这叫天下归仁。怎么得来?你自己一日克己复礼就得来。

  为什么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就能归仁,这么快吗?我有这么大能耐吗?颜回他又没有钱,又没有势,他在家只是箪食瓢饮、居陋巷,过最简单、最穷苦的生活,他凭什么本事自己在家、在那个陋巷里头,吃着用竹编的箪来盛饭,杯子都没有,只能拿葫芦瓢,他就能够天下归仁,凭什么?孔子说这个是圣人的心法。为什么?因为颜回和孔子都能懂,天下就是自己一心变现的,不是心外还有什么天下,天下就是你这个心变现的。谁的心?就是你的心,当下这一念,就现天下、现宇宙,现出来了。所以你这一念归仁,你能克己复礼,克己这个己,就是自己的毛病习气,具体而言,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你把妄想分别执着一下放下,你立地成佛了;你成了佛,天下都成佛。宇宙,你看《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有宇宙一切众生同成佛道,何止是天下归仁?是宇宙归佛。所以孔子告诉他,「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仁由己」,这是你自己的事情,「而由人乎哉」,跟别人没关系,因为这天下是你自己变现的,你得负完全责任。

  你看孔子对颜回说这个话,这是他能接受,颜回心量大,那是菩萨种性的人,大人,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至少能心包天下。樊迟不行,樊迟是个心量小一点的人,他是小乘根性,只能告诉他,你自己怎么修,慢慢去做,最后你也能达到仁。虽然对樊迟中下根人说这样的话,还是最重要引导他上这个路,没有说舍弃他,最后要让他回小向大,转向大乘,把心量拓开。

  【评析】

  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原文解释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