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作者:佚名 全集:论语名句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关键词:论语,宪问第十四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

  这个居就是居处,怀是怀念。『怀居』,就是怀念安居的生活,意思是说有贪图享受的心。这个士,是指有志向的读书人。读书人的志向,他是为国家、为人民谋福祉,利国利民,这个是抱负。所以士人,他没有做其它的行业,古时候的士人就是为了读书得到功名,为国家服务。所谓「学而优则仕」,那个仕是做官,吃国家俸禄,做利国利民的事业。古时候士农工商,士人他不务农,也不做工,也不经商,他就是做为国家,我们现在讲做公务员、为官来利民。做一个这样的官员,当然国家需要他到哪里,他就到哪里,所以古时候的官员往往都是要离乡背井,由朝廷来调动,治理一方,那就自己不能够求个人的生活安逸,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如果做一个读书人要出来做官,还贪求生活的安适,这里孔子讲,『不足以为士矣』,这就不能够称为士人,没这个资格。他不可能做君子,只能成为一个小人。所以孔子在这里讲的士,他老人家期望值都是很高的。前面一篇我们学到,士人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叫士人。自己的行为,他懂得羞耻,不做亏心事,绝不做坏事,做的都是仁义之事,他有耻心。当他接受国家任务,「使于四方」,这是做外交,出使外国,「不辱君命」,不会让国家丢体面,这是我们讲的政治家、外交家。这都是要自己有德行,有学问,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

  古人在没有走上仕途之前,都是潜心治学,把学业完成,学而优则仕,他要学得很优秀,他才能有资格出来做官。这个学而优,不是说你满腹经纶,你懂得很多,那就是学而优,不是。更重要的是你能做得出来,你能力行。《大学》里面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做官就是治国、平天下,你首先得做到修身、齐家。你身没有修、家没有齐,你何谈治国、平天下?你家都管不好,那怎么能管国家?你自己一身都没管好,甚至你自己的心都不能管好,你怎么能够管国家?怎么能够治天下?所以,正心、修身是根本。正心在诚其意,诚意在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是什么?格除物欲。欲是烦恼,就是上面一章讲的克伐怨欲,这些都是烦恼,要把它格除干净。这个格就是格斗,跟自己的烦恼习气格斗,你不胜过它,就被它胜过。

  断烦恼,开始是个痛苦过程。你看胡小林老师跟我们分享,就喝这杯大便水,他说就在厕所里进进出出十五分钟不能下决心,格物,能不能格?这格斗,心里头斗争,能不能喝这个?喝这个水很脏,不卫生,喝了有病怎么办?马上又想到,难道天会塌吗?地会陷吗?我喝这杯水就死了吗?为了自己老父亲,难道不能把这水喝下去?还谈什么孝道?《了凡四训》里讲的,「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孰为香?孰为臭?你不动念头,哪有这么多分别执着?你看,这思想斗争来回来扯,扯到最后,他一下冲上去,舀了半杯,一下吞进去了,他都没经过嘴,直接就到喉咙里去。这第一杯下去,第二杯就比较容易了,到第三杯的时候,他喝的时候还能在嘴里鼓漱一下,再吞下去。格物,愈格愈容易。

  当然,我们格物不是说一定要去喝大便水,这是他的一种特别法门,不是说鼓励大家去喝。每个人烦恼是不一样的,但是总得对治,就是格斗,你格物才能致知,致知,致良知,你良知现前了。我们参加这个论坛里面讲说,企业家要恢复良知,那良知何以恢复?你把物欲放下就能恢复。良知现在被物欲给障住了,你要不能格物,还在不断的追求享受,怀居就是追求享受,生活的享受。你的家极尽豪华之能事,你的饮食起居奢侈得不得了,你物欲不格,你良知不可能现前。必须得要先格物,才有良知现,这叫修身正心。

  士,一定要从这开始做,你才能够把身修好,把家齐好,才能够有治国、平天下。所以,士人最终目标,《大学》里讲的,「明明德于天下」,孔子讲使天下归仁,大同世界,这是士的抱负,政治理想,所以怎么能考虑自己?考虑自己的人,没有资格称为士人。士人、读书人,真正的标准,你有没有读书、有没有受过教育?就看你的行为。我过去读《论语》看到这些章节,心里都觉得很惭愧。你说读书,可以说是读得很多,博士都拿下来了,学位拿得高,不代表你智慧高;知识很丰富,不代表你真正受过教育。什么叫受过教育?你懂得做人,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你叫士人,你受过教育了。

  现在学校的教育培养的不是士,它不是真正教德行,它最多只能是知识的传习所,让你学到不少知识,懂得一些技术,但是你拿这个知识和技术做什么,他不管。所以,你可以用你很高深的计算机技术,去做剽窃银行密码的工作;或者是制造这些不良的网站,去毒害青少年;或者是你拿那些高科技的国防技术,制造杀人的武器;或者你用高深的金融技术,去掀起金融海啸,等等。它只是传授知识技术,它不管你的德行,所以现在才有要恢复良知的这种呼吁,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是培养士人。因此,真正要社会安定和谐,还是要用孔门四科的教育,首重德行。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你会说话,懂礼度,懂进退,你才能跟人和谐;第三是政事,政事就是你的知识技术;第四是文学。所以我们看到,孔子讲的这个士,是真正能够为国家、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做出奉献的人,有德之人。

  蕅益大师的批注里面讲,「得少为足,便是怀居。与不知老之将至,相反」。这个解得就很深刻了,从心上解。怀居,不光是说贪图居住上面的安乐享受,那个当然是怀居。还有什么?安于现状,「得少为足」,我现在学得很少,就觉得很满足,自我的满足,也算是怀居。他不上进了,不再努力,怕苦了,不肯精进,这都是怀居,这就不好学,不肯学。要知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是进步,肯定就是退步。如果得少为足,自满了,那就是在退步,那就不足以为士。「与不知老之将至,相反」,孔子真正做到「不知老之将至」,这是孔子好学。

  这是《论语》里面的话,在前面第七篇。有一个人叫叶公,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他问子路,说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子路答不上来,一下把他问住了,老师虽然天天见面,到底你用一句话能不能把老师概括出来?这很难概括,子路平时也没有在这方面用心。所以,我们自己也是常常去用心思考,我们的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就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结果孔子就跟子路讲,你为什么不这么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只好自己概括自己,弟子们都不懂。

  当然这样说都是为了教育弟子,你要像这样来学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这说明他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两句话全部很具体,有血有肉的勾勒出来。发愤忘食,是他好学那个精神,学得简直是废寝忘餐,他还很乐,乐以忘忧。孔子有没有忧的时候?有,可是他忘掉了。一学起来就忘了,一学起来就不亦悦乎,乐得不得了。「不知老之将至」,年龄愈来愈大,也没去管,还是那样的好学,真正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学不了就是学无止境,这就是圣人。

  圣人跟凡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好学。孔子为什么这么赞叹颜回?就是因为颜回好学。只有好学,你才能成为圣人。所以孔子自己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十室之邑,就是这一个小小区,一个邑,有十户人家这样的一个小小区,肯定能找到像我孔子那样,丘是孔子的名字,他自称,像我那样忠信的人。忠信,是道德的根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我们老恩师讲的扎根,扎什么根?忠信。现在我们讲扎三根,三根就是帮助你落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你有了根,就是圣人了吗?还没有,那还得好学。你十家人里头,能找到像孔子那样有忠信的根的人,但是找不到孔子那样好学的人,不如吾之好学也。

  这个好学,首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在一门上用功夫。一门通了,再学第二门。真正学进去之后,法喜充满,不知老之将至。孔老夫子到晚年学《易经》,拿到《易经》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从这句话,你就能看出他对《易经》那种兴趣,那种相逢恨晚的心态:这是好书,要是我能多几年寿命,有个五年、十年的寿命我来学习它,就可以没有大过了,不会犯大过失。你看看,孔老夫子到晚年学《易》,发出这样的感叹,他不知道自己老了,真的叫忘了老、忘了忧,绝不会得少为足。

  孔子说这个话,他自己先做到,他给我们先做到,然后再说,这叫圣人;说了,就去做的,叫贤人;说了,不肯做,叫骗人。所以,咱们学《论语》最重要的,现在学了就得做,先做贤人;做到了,再就是圣人。学了《论语》,还叭叭叭跟人讲,自己没做到,叫骗人,假的,这不是真正学儒。说好听点,不要叫骗人,就叫你搞儒学的,你是个学者,搞研究、搞学术。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怀居:怀,思念,留恋。居,家居。指留恋家居的安逸生活。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原文解释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