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作者:佚名 全集:论语名句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关键词:论语,微子第十八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齐景公讲到对待孔子的礼节时说:“像鲁君对待季氏那样,我做不到,我用介于季氏孟氏之间的待遇对待他。”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了。”孔子离开了齐国。

  这章《论语》记载了齐景公两段话,孔子没讲话,孔子只有一个动作,他离开了。这桩史实在《史记.孔子世家》里面记载得很详细,大意就是说当时孔子三十五岁,鲁昭公逃离了鲁国。因为季氏还有孟孙氏、叔孙氏这三家当时专权,鲁昭公企图收回自己的政权,但是失败了,逃离,后来就死在国外。当时鲁昭公逃到了齐国不久,孔子也追随到了齐国,住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期间当中,齐景公很欣赏孔子,常常问政于孔子,向孔子请教政事,如何治理国家。在《论语》里面我们看到两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答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一次,怎么样治理好国家?你把伦常关系摆正了就行,君得像君,做国君的得像个国君,要有仁,仁心,对待臣子、百姓要仁爱;臣臣,当臣子的要效忠于君主,当君主做错了事情臣子要劝谏。父父、子子,做父母的要慈爱,关心儿女;子子,做儿女的要孝顺父母。这些君臣父子的关系都摆正了,那你这个国家自然就和谐,就太平。

  孔子又有一次在答复齐景公问政的时候,又讲到「政在节财」,节约使用,不能够奢侈浪费。所以这一些孔子的谏言让齐景公都觉得非常欢喜,当时齐景公因为很欢喜,想封一块地给孔子,结果被当时的宰相晏婴阻止。后来齐景公就说出待孔子之道,就是这一章所说的。『齐景公待孔子曰』。这个「待」字,根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说,当止字讲,停止的止,安止的止。就是齐景公想要让孔子安止下来、安定下来,留在齐国。他说,『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季氏是鲁国三卿大夫之一,季孙氏就是上卿,最有实权,其它两个就是孟孙和叔孙。这三家原来是兄弟,代代延续下来,他们跟鲁君原来都是一家人,四兄弟。长子继位就是君王,就是国君,其它三个次子就是大夫。发展下来结果三家专权,国君没有权力。当时齐国也有类似的情形,齐国当时田氏专权。所以景公对孔子说:我是很愿意善待你,但是要对待你以上卿之位,就像季氏这样,鲁国的季氏,「则吾不能」,我就做不到。因为已经有田氏专权了,他是上卿大夫。但是又不可以让你比鲁国的孟氏要更卑微。孟氏,三家之一。换句话说,齐景公对孔子非常赏识,所以他说「以季孟之间待之」,用介乎季氏和孟氏之间,给你这样的待遇来留你。这是显示出齐景公对孔老夫子的那种高度的礼遇。季氏和孟氏之间应该就是叔孙氏,三家,孟氏等于是三家最弱,季氏是最强,不能最上也不能最下,那就中间,但是这是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这个待遇很好了。

  可是晏婴就反对了,晏婴是当时齐国的相。这段话是在一个时期中说的,底下这段话就是另外一个时期说的。『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大概孔子在齐国住了一段时间之后,齐景公他被臣下挟制,他自己做不了主。虽然他很喜欢孔子之道,但是他觉得没有办法用孔子,所以只好托辞说,我老了,圣道难成,我不能用你了。结果『孔子行』,孔子便离开了齐国,后来就回到了鲁国。从孔子的这种行动我们看到,他老人家在齐国并不是要谋求什么官位,他是志在行道。道不能行了,他就离去了,根本没有跟齐景公讲我在你这给了你这么多建议,你应该有什么条件,给我什么报酬。根本没谈这些,一听到齐景公这话立刻就走,什么都不要,无求!从这就看到孔子是真正放下名利心。放下名利心才能做圣贤的事业,你自己还有名利,还放不下,那怎么可能把圣贤事业做得好?

  下面我们再看《雪公讲要》里头引用了刘宝楠的批注,《刘氏宝楠正义》,就是刘宝楠他的《论语正义》。里面是这样解释说,「景公虽欲待孔子,而终不果行。后又托于吾老,而不能用,孔子所以去齐而反鲁也。待孔子与吾老之言,非在一时,故《论语》用两曰字别之」。这是给我们说清楚了,齐景公他是很喜欢孔子。欲待孔子,就是欲厚待孔子,要留他,要用他,但是他是力不从心,有心而无力。终不果行,最后没有能够成功。孔老夫子这个道没办法施展,那肯定什么?触动了当时那个国里头的利益集团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你要行道那不容易,你肯定要有这个冲突起来。人家不行道,你行道,那当然就有对立冲突,就要看那个君主了,他能不能够担当,能不能够锲而不舍推行道。他如果没这个决心、没这个意志,就难了。虽然孔子有心帮助齐景公,齐景公意志不坚决,那也做不到。后来托辞说我已经老了,不能用你了,所以孔子就离开齐国返回鲁国。说两段话的时期,待孔子与吾老之言,这两个时期不是在一个时期,非在一时,所以这章《论语》用两个「曰」字来分开。前面说「待孔子曰」,下面又说「曰:吾老矣」。这说明是两个不同的话,不同时期说的话。

  在这确实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教育,有心来弘扬圣贤教育的人,读到这章要觉悟。学道、弘道,你就得像孔子那样做一个铁汉,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经过这三种考验。遇到富贵,孔子在齐国是富贵,受到齐景公的赏识,那会不会生起骄淫之心。有一点名利心就往往会生出骄淫来,骄奢淫逸、傲慢、自以为是都会起来,贪着于名利了。这个事情确实不容易,在佛门里面很多大德尚且未能过这个关。

  你看唐朝的悟达国师,他是高僧,皇帝封他为国师,给他赐了一个沉香宝座,那是最高礼遇。沉香很名贵,放在水里它沉下去的,论两来计,很贵的,何况做一个宝座,做个太师椅送给悟达国师。悟达国师受到这样的赏赐和这样的封号,觉得自己真不错了,只是一念傲慢心起来了,结果冤亲债主找上门来。他十世之前曾经在汉朝,悟达国师在唐朝,他在汉朝的时候做过官,曾经向国王,就是向皇帝谏言,劝皇帝杀晁错,晁错是当时的大臣。看历史我们知道晁错当时建议汉景帝削藩,就是藩王,少数民族这些藩王权力愈来愈大,要把他们的权力收回来归皇帝所有。这个建议结果反而激起藩王造反,搞到汉朝岌岌可危。结果皇帝听了这个大臣的建议,悟达国师就是当时的一个大臣,于是就把晁错给杀了。晁错恨这个大臣,认为他是下谗言害死自己,所以一直跟踪他,阴魂不散。没想到这个大臣很有善根,后来十世都做高僧,那有护法神保护,所以这个冤亲债主上不了身,没办法报复。一直到唐朝他成为悟达国师,结果他受到皇上的恩赐起了傲慢心,觉得自己是国师,了不起了,一念名利心起来,护法神离开了,冤亲债主得其便,钻到他身体里,在他膝盖那里长出一个人面疮。

  这历史上真有其事,有记载的。人面疮长的就是一个人头的形状,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还要吃东西,能讲话,但是很痛,把悟达国师折磨得死去活来。就像我们现在说的大肿瘤一样,把全身营养都吸到它那里,它还自己要吃饭。幸好悟达国师之前曾经帮助过迦诺迦尊者,这位尊者其实是大权示现,留给他一句话,说将来你有难你来某地方找我。悟达国师这回有难了,想起他来了,去找这位尊者,找到了。这尊者给他调解,用三昧水给他去擦这个疮。然后这个人面疮说话了,说出来了,说我过去就是跟悟达国师有冤仇,他在汉朝时候害了我,我一直追着他到现在,总算找到机会,不过承蒙尊者的超度,我现在可以把这个怨气化解了,不再跟悟达国师计较,把这个恨意放下了。然后离开了,悟达国师才好。所以后来悟达国师写了「三昧水忏」,这是佛门里面一部忏仪,很多人现在还作这个忏仪,就是忏悔自己的杀业、罪业,跟这些冤亲债主结的怨化解,「三昧水忏」这么来的。

  所以你看看悟达国师当年这么高的修行,尚且还生起这一念名利心,人家看不到,他这一念谁看到了?但是这一念起来了,招的果报就非常惨烈,所以怎么能够心地不清净?如果心地不清净,你从事这个圣贤事业,佛陀教育事业是圣贤事业,那你就肯定会有障碍。障碍是自己感召的,就是自己见未真,所以守未定。念头不清净就感召障碍。所以自己要忏悔,把这些不清净的念头忏除干净,这叫业障消除。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原文解释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