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作者:佚名 全集:论语名句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关键词:论语,子张第十九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其他人也可以做到,但他不更换父亲的旧臣及其政治措施,这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曾子在这一章也是讲孝心的问题。所以诸弟子当中对孝体会最深的恐怕是属于曾子了。你看《孝经》,孔子对曾子讲的,曾子是当机众,他是当机者,孔子三千弟子为什么就挑曾子来做为对象讲《孝经》?可见曾子是真孝。孔门弟子里应该是他属于孝顺第一,还有一个是闵子骞也是孝顺,这德行都是非常的好。曾子在这里又说,『吾闻诸夫子』,我从老师那里听来这句话,上面一章是这样讲,下面一章还是这样讲,这里头有深义。这句话跟每一部佛经开头四个字「如是我闻」意思是一样的,「如是我闻」四个字可真是其义深刻无比。你要看看佛经里面的批注「如是我闻」,足足讲了一卷经文,批注这四个字。「如」就是讲自性,「是」讲现象,事相都是自性变现的,有相必有其性,性是本体,有性也必有其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这是如是。所以这讲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整个佛法归纳起来就是如是两个字,讲性讲相。我闻,一般讲「我」这是阿难自称,他从佛那里听到的,可是这个真正的含义,「我」是讲真我,就是讲自性,常乐我净的那个我。那么「闻」就是讲听闻,也就是从自性那里听闻来的,这是真理。真理是自性流露,佛是证得自性的人,所以他所说的一切法都是自性流露,都是「如是」,所以都是宇宙人生真相,这是「如是我闻」。

  佛证得自性了,孔子何尝不是证得自性的人。你细细去品味品味《论语》中孔子所说的一些章节,你能够体会到,孔子的境界一定是大菩萨境界。如果不是,他不可能说出像「空空如也」。人家问他,他自己空空如也,只是「叩其两端而竭焉」,自己心不起心不动念了,空空如也。人家来问的时候,就像敲钟一样,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叩其两端而竭焉。两端是什么?有相,那叫分别,有二,才能说法。自己是一,说出来是二。如果没有分别是无话可说,一定要说出来是有分别的,叫叩其两端。而竭焉,把这问题全部解决了,把这个道理说透了、说尽了。这是夫子的境界。这跟佛讲法不一样吗?你看佛说,如来有所说法乎?如来有没有说法?如来无有说法,《金刚经》上讲的。甚至说,谁要说如来有说法,就是谤佛。原来如来心中也是像夫子一样空空如也,别人来问,他也是叩其两端而竭焉。从无分别心中说出分别法,说出三藏十二部经典,你问他有没有说法?他没有说法,都是众生有感,他有应而已。

  所以『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夫子有没有说法?你看孔老夫子自己说,「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夫子像天一样,这个德。这个德是什么?无言。虽然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虽然一句话不说,可是又说出一切法。《论语》里面不是孔子说了不少话吗?怎么说孔子无言?他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自己没有起心动念,全是学生请问,学生有感,夫子有应。所以曾子说闻诸夫子,夫子无说,曾子有感,夫子有应,而形成吾闻。所闻皆不离自性。正是夫子无言,所以无所不言,无说就无所不说,什么都说尽了,这《论语》把宇宙人生道理也说尽了,半部《论语》就治天下,其实何用半部?你能把一章真的理解透彻了,你也就能治天下了。你看颜回,「颜渊问仁」就这一章话,夫子教他「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一句话就把他点醒了,他证入境界了,他天下归仁了,这治国平天下的事都圆满了。

  所以这个闻不是光是听到意识心中,夫子是从无分别心中说出来的法,曾子也用无分别心去接受。所以夫子说而无说,曾子闻而无闻,都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感应道交,这叫师资道合。曾子这个话所讲出的就是传统的师道。而唯有曾子可以说出这个话,为什么?因为他的孝道做得圆满,师道建立在孝道基础上。因为他能孝,所以他能尊师,所以他能够接受老师的大法,一部《孝经》讲什么道理?也是讲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古圣先王之道,也是夫子的心传,曾子能受。

  曾子自己力行孝道,他也所谈的多半是跟孝道有关。那么《论语》当中就是这章我们看到,他从老师那里听到,『孟庄子之孝也,其它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孟庄子是谁?根据马融批注说,孟庄子是「鲁大夫仲孙速」,仲孙是他的姓,速是他的名。那么曾子在这说,我听夫子说过,孟庄子的孝行,其它的都可以做,「其它可能也」,其它的是别人都能做到的事情。那孟庄子有一件事别人做不到,其它事别人能做到,有一桩事做不到,什么事别人做不到?「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他当政以后,没有改变他父亲所用之臣,就是没有辞退,本来是,俗话讲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天子继位了,往往就会把原来的臣子换掉,可是孟庄子没换,还是用他父亲的那些老臣,也没有改变他父亲所行的政(政策)、制度,这件事情是难能也,别人是很难办得到的。

  为什么难?因为人有分别执着,他有自己的意思,他不是以父之志为己志,而是自己执着自己的志,意思。孔子曾经讲过,「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孝,一个关键是养亲之志,《中庸》上面讲,「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继父母之志向,去努力完成父母的遗愿,去继承父母的事业,努力发扬光大,这是孝。当然这个事业是好的事业,利国利民的事业。实际上庄子不仅说三年无改父之道,不止三年,所以是难能可贵,这是孝道。所以父母,也包括老师,如果有善愿,从事的善事,好的事业,我们应该去继承,而且应该发扬光大,这叫尽孝。不能让父母这个事业断在我们手上。

  我自己发愿放下工作,来从事弘扬圣贤教育的工作,这是我母亲的志向。我母亲在我十九岁那年给我写过一个生日贺卡,就谈到她对我的愿望,我那时候还在上大学,在广州中山大学念书,还没出国。她说今年的生日是你迈入大学第一个生日,我跟你谈谈我对你的人生策划,希望你能够拿到学士、硕士、博士,能够干出一番事业,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圣人的事业了,在世间拿到博士不难,通过二十年学习能拿得到,这个母亲的愿望我们实现了,也有很好的工作,在大学里教书,美国、澳洲大学都曾经任教,先后八年。但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事业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这是圣人事业。所以后来在二00六年,我把工作辞掉,那时候学校已经给我终身制的职位,那母亲希望我拿到教授的名衔,我也满足她老人家的希望。那么现在专心致志来学习圣贤之道,目的就是为了把母亲那后半段对我的期望要实现。治国平天下不是说你一定要当领导搞政治,搞政治不一定有效果,要搞教育。古时候的政治主要就是搞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是领导人,民就是平民老百姓,我就做一个平民老百姓,也是以教学为先。

  所以我们现在学习讲解儒释道的经典,是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出一分绵力,这是我母亲对我的期望。那母亲现在还健在,我们要努力去实现这个愿望。母亲万一将来不在了,我们这个愿望也不能退失。就像孟庄子不改父之政,不改父之志,这要终身无改。这不仅是我母亲对我的志向,也是老师对我的志向。我的恩师希望我弘法利生,能够将儒释道传统圣贤的教育弘扬起来,这个使命很重大,任重而道远。那只能是专心致志的做这一桩事情,才可能把它做好。我的老师给我示现好榜样,他今年八十五高寿,还在不遗余力的弘扬圣贤教育,每天现在讲四个小时!我还比不上他,我现在是隔天才四个小时。他是五十三年了,天天不间断的在弘扬,这是老师一生的工作,那我们也不能改变。即使将来老师不在了,我们还要继续的担负这个工作,一直走下去,终身不改,这里不光是父之政,师之政,这个政就是事业,荷担圣贤如来家业,弘法利生。

  老师也提醒我们说,这条路不好走,你会遇到很多的考验,甚至是磨难。我们是把世间的名利舍掉,好的工作放下了,名誉放下了,现在我们可以说是贫贱之人,贫是没有财富,我确实名下没有任何财产,甚至银行存款都没有了。我最近把我所有的港币都拿去布施掉了,慢慢慢慢真的是做一个贫僧了。贱是没有地位,我们现在没有任何的职称,没有地位,这叫贫贱。虽然贫贱,古人讲得好,「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我们的志向坚定,哪怕是遇到再多的困难、挫折,宁愿是面临着饥寒交迫,生命的危险,我们也不改师父之政,师父之事业。

  所以我们讲《论语》要是自己不做到,不好意思讲。人家曾子能说出这样的话,他做到了,他评论孟庄子之孝,他也早就做到了。曾子比孟庄子更强,你看他的老师孔子教他一部《孝经》。什么叫孝?一开始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个始一个终,从最初到圆满,整个孝道和盘托出,授予曾子。曾子接受了这个大法,一生都在力行。你看《论语》我们学过,曾子在临死之前,叫自己的门人弟子把这棉被掀开来,「启予手,启予足」,就是看看我的手脚,身体完好无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曾子做到了。这个是比喻,不仅是身体完好无缺,更重要的是德行完好无缺。那曾子也做到了「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我们谈到「二十四孝」他的故事,就想到他的母亲。曾家有这样的一个大孝子,祖先光荣,父母的荣耀,圣贤人。孔子称至圣,曾子称为宗圣,他也是算圣人了。所以你看夫子的教诲他终身力行,也不改变,到临死的时候都没有改。所以孝道的含义是极其深广,真正把孝做到圆满了,你就成为圣人。

  孟子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你要问孔老夫子说了一生说什么?归纳起来就一个字,孝,把孝做到了极致,这就是圣人。对父母那种纯真的爱心,能够保持一生不改,并且把这种爱心扩展对所有的人、所有的物,这是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就是圣人!那你心量要是遍法界虚空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所爱的是遍法界一切众生,这就是佛家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证得佛果位了。

  所以这章也是从一个侧面让我们去深深体会到孝道的含义,为什么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这里头含义特深,因为父子是一体的,父亲的就是自己的,自己也是父亲的,这叫孝。你看这个孝字,上面是个老字头,下面是个子字底,老一代和子一代是一,这叫孝,把它分开了,现在人讲有代沟,代沟就是老一代跟子一代分开了,有一条沟分开了,这就不孝了,孝字没有了。所以真正跟父亲一体,也是跟父母心心相印,怎么可能说还需要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没有这个必要。那学生跟老师也是一样,师徒如父子,做弟子的也不改老师的教诲、老师的事业。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孟庄子:鲁国大夫孟孙速。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原文解释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