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作者:佚名 全集:大学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关键词:大学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这个『唯』当做唯有来讲,唯有仁人,就是有仁爱心的人。『放流之』,把谁去流放?把那些奸臣,那些自私自利的、不能容人的奸臣,把他流放。『迸诸四夷』,迸当逐字讲,驱逐他出去。四夷是古代少数民族的国家,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东南西北这些少数民族的国家部落,属于不开化的地区。要把他驱逐出境,『不与同中国』,不能让他在自己的国家留下来。『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真正有仁德的人,他大公无私,起心动念都想到民众,他爱一个人,爱的是贤臣,因为这位贤臣能够为国为民服务;他厌恶一个人,因为这个人是奸臣,祸国殃民,他心只有公没有私。

  朱子解释说,这一节经文,「言有此媢疾之人,妨贤而病国,则仁人必深恶而痛绝之,以其至公无私,故能得好恶之正如此也」。这是说,那种媢嫉之人,嫉妒心强、心量狭小、不能容人的奸臣,他妨害贤能,使很多圣贤君子不能受到国家的任用,这就病国,让国家有灾难、有危害。仁德的人,必定对这些心量狭小的奸臣深恶痛绝,因为仁德的人的心是大公无私,没有想到自己的利益,起心动念都是想到国家人民的利益,所以他爱人也好、恶人也好,好恶都能得其正。正的标准就是大公无私。这是朱子的解释。

  我们再看蕅益大师的解释,说,「唯仁人,无爱无恶,亦唯仁人,能爱能恶。仁是性体,无爱无恶是性量,能爱能恶是性具」,这种批注把意思深化了。唯仁人,就是唯有仁德之人,无爱无恶,没有自己的喜爱,也没有自己的厌恶;有爱有恶,就是有爱憎,这是执着。这里的仁人就像佛法里讲到的菩萨,菩萨没有分别执着,所以他没有爱,也没有恨,这是从他自受用上讲的。下面说,「亦唯仁人,能爱能恶」,这是他受用上讲的。虽然仁人没有分别执着,但是他能随顺一切众生的分别执着而去分别执着,所以他能爱能恶。表现出的样子,他也有爱憎。这个爱憎是完全随顺众生的,我们讲完全站在民众的立场上,自己没有立场,他以人民的立场为自己的立场,大公无私。所以菩萨表现出来好像也有分别执着。过去永嘉大师见六祖惠能大师,六祖问他说,你还有分别吗?就是这里说的,你还有爱恶吗,你能爱能恶吗?结果,永嘉大师回答说,「分别亦非意」。不可以说我没分别,但是分别也不是意(意就是自己的意思),我的分别执着是随顺众生的分别执着,我自己没有这个意思。跟这里讲的义理是相通的。自己没有意思,所以无爱无恶,而能随顺众生分别执着,是能爱能恶。这就是前面经文所说的,「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仁是性体,自性的本体。无爱无恶是性量,性量是容量,自性含容法界,无量无边,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自性的量。必须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之后,才能够恢复这种性量。如果我们自己还有爱憎,就是有分别有执着,那我们的性量就不能恢复,变成我们现在的这个心量,很狭小,不能容人。奸臣就是这样的,他为什么嫉妒人,为什么障碍人?心量狭小。能爱能恶是性具,性具是自性本来具足万法。有万法必定有分别,没有分别的法界,那叫一真法界,那是本来无一物;当念头一起来,便有万法的出生。万法当中,在无分别中说分别,不执着中说执着,就成了能爱能恶,这是什么?性德起用。蕅益大师在这里给我们把性体、性量、性具这三性,也叫做三德秘藏,为我们讲出来,性体是法身德,性量是般若德,性具是解脱德,三德秘藏。凡夫迷失了自性,把三德秘藏转成烦恼,性体变成无明,性量变成尘沙烦恼,性具变成见思烦恼。这是圣人跟凡夫不同之处,总要觉悟自性、明其明德。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原文解释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