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三字经故事:师旷劝学

作者:佚名 全集:三字经故事大全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三字经故事:师旷劝学

师旷是晋国的盲人乐师。他非常善于辨别音律。《吕氏春秋•长见》中记载:晋平公铸了一只大钟,招来乐工鉴定,都认为音调是准的。唯有师旷说:“音调不准,请重新铸造。”平公说:“所有的乐工皆认为是准的。”师旷说:“后世有知音的,会知道钟的调不准。”后来经卫国的乐师师涓证实,果然钟的调不准。

师旷不仅是一个乐工,他还常向晋平公劝谏,表达自己的治国主张。下面要讲的是《说苑•建本》中记载的师旷劝学的故事。

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已是暮年,太晚了。”师旷说:“那您为何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人臣的随便取笑君王的?”师旷说:“我这个瞎子哪敢取笑国君呢?我听说,年少时好学,好比初升的太阳,阳气充足;壮年时好学,好比正午的阳光,光辉炽热;老年时好学,好比燃烛的光亮。蜡烛的光亮虽不及太阳的光辉,但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些呢?”晋平公听后,称赞师旷“说得好极了!”

关键词:三字经故事

《三字经故事:师旷劝学》相关阅读
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三字经故事:师旷劝学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