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易经节卦:节俭有度,莫当守财奴仆

作者:佚名 全集:周易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易经节卦:节俭有度,莫当守财奴仆

《易经节卦》曰:“节:亨,苦节不可,贞。”意思是说:“《节卦》象征节制:节制可致亨通;但过分的节制也是不可以的,节俭应该有个度,应当持正、适中。”

《节卦》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度,如果节俭过度,该用的舍不得用,就变成了吝啬。

有这样一个笑话:

儿子问父亲:“什么叫节俭?什么是吝啬?”

父亲答:“比如说商场大减价,你老爸给自己买一件减价的衣服叫节俭!如果给你妈买那就叫吝啬!”

这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说明了节俭与吝啬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节俭”的意思是: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则省。而“吝啬”的意思却是该花的钱不花,不该省的也省。然而,一般人往往把节俭和吝啬等同,有些人甚至为了追求“节俭”而宁可饿肚子也
不愿花一分钱,最终变成守财奴。

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就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守财皇帝。练习书法,他总要把纸张正反两面全都写满;购买物品,他会派人到民间市场讨价还价;逢年过节,皇宫里面从来没有歌舞宴乐之事。朱由检从当皇上那天起,几乎年年喊穷,他禁止宫中穿华丽衣饰,规定妇女不准穿金戴银等。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花钱简直就是在要他的命。

一个拥有四海、掌控天下的皇帝,能够做到如此的艰苦朴素,除了天生吝啬外,还迫于当时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大明江山经过几个昏庸皇帝的折腾,到崇祯皇帝即位时,国力衰败,国库空虚,经济萧条,朝廷每年的收入不过几百万两白银,而每年的支出却高达千万两,到李自成围攻北京时,国库里面只有40万两。李自成攻陷太原后,崇祯皇帝紧急征调吴三桂入京勤王,户部却连100万两的军饷都拿不出来,致使吴三桂勤王不利,京城告急。

国库虽然没有银子,可崇祯皇帝自己的“内帑”却极其丰富。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仅从宫内搜出的白银就多达3700多万两,黄金150多万两,其他珠宝无数。对于这笔私财,崇祯皇帝看得比自己的性命,比大明的江山都重要。从崇祯二年,大臣们就建议他动用“内帑”赈济发饷,可崇祯皇帝硬是哭着说“帑藏如洗”。北京城被层层包围后,他宁可让守城军卒饿着肚子,也舍不得拿钱激励守城的将士。大臣们多次恳请他拿出私财以充军饷,可他却向大臣们哭穷说:“私帑业己用尽。”

无奈之下,崇祯帝要求文武百官无偿捐助。为此,他还让国丈周奎以国家为重,掏出几万两银子,为文武百官作出表率。天下最富的皇帝都不肯掏钱保护自己的江山,又有谁甘愿动用自己的私财呢?周奎家里有50多万两现银,却连声叫穷,周皇后无奈,偷偷地从内帑中拿出5000两交给父亲,周奎竟然从中扣下2000两,最后只拿出3000两;宫里最富有的太监总管只从12万的私财中拿出1万;其他富有的官员更是纷纷装穷。倒是那些穷苦的平民百姓,在一片哭声中,纷纷捐款,多者有三四百金。一场全城范围内的募捐,最终筹集到了20万两银子。

一直到国破人亡,毕生节俭的崇祯皇帝始终没有拿出一分钱来保卫自己的江山。“社稷将倾,皇上还吝惜那些身外之物吗?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这是左都御史李邦华对崇祯皇帝最后的劝谏。

为了节省100万两银子而丢掉了3700万两,乃至自己的身家性命和祖宗辛苦打下来的万里江山,这本是一笔再简单不过的账,但自幼聪明的崇祯皇帝却到死也没有算清楚。

美国作家约瑟?比林斯说:“有几种节俭是不合算的,比如忍着痛苦求节俭就是一个例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节俭的真正意义。真正的节俭并非吝啬,并非一毛不拔,而是省用得当。

善于节俭的人与不善节俭的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不善节俭的人往往为了节省一分钱的东西,却浪费了价值一元钱的光阴。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准备做大事业的人,切不可斤斤计较于一分一厘。只有靠理智的头脑、合理的规划,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关键词:节卦智慧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易经节卦:节俭有度,莫当守财奴仆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