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猴哥带你读懂儒家思想第二十八讲 怎样做到知行合一

作者:猴哥 国学知识 来源:网络

  猴哥带你读懂儒家思想第二十八讲、怎样做到知行合一

  上一讲,我介绍了心学和理学,并且说它们都不是一个成体系的学问,现在所有要详细比较理学和心学的研究,都是用现代的哲学框架往上面去套的。这些研究,如果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听了,也会目瞪口呆。对这些学术研究,就我个人来讲,我没有兴趣。我所关注的,都是日用常行,而不是那些宏大叙事,所以,最后我们还得聚焦到知行合一上。

  知行合一,要我说,它可能是人类最后的哲学。

  维特根斯坦说:“哲学是基于语言的思辨,而语言有它的边界。绝对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都在语言边界之外。语言边界之内的,全部属于科学。语言边界之外的,属于艺术、宗教和生活。其间没有哲学的位置。”

  简单说就是,他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

  所以,他还说:“凡是能说清的,都已说清;凡是没有说清的,都无法说清。”所以哲学结束了,就结束于语言的边界。

  那么,在语言之外,真的没有哲学了吗?我说,等一等,还有,五百年前就有,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在我看来,科学替代了哲学之后,知行合一就是人类最后的哲学。能不能知行合一,也是人与人的区别。

  在知和行之间,不需要语言为媒介,不需要描述,知可以直接诉诸于行。知行合一,更准确的说法是“知行即一”“知即行”。不是这两个东西合二为一了,它们本来就是一回事儿。

  举个例子,当你说你知道的时候,你知道的是什么呢?你得说出来,用语言表达出来,对不对?

  但是,你说出来的,不一定是你知道的;你知道的,你不一定能说出来。而行呢,行动了就是行动了,行动了,自然就证明你知道,什么都不用说,你也是知道的。

  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真哲学了。

  怎么修炼这个知行合一呢?

  第一点要做到的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不扯谈。

  知行合一,还得从语言开始,从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开始,从不扯谈开始。只说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的话,不说自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话。

  你可能觉得奇怪了,我自己在说什么,我还不知道吗?你是说我整天都在扯谈吗?

  是的,我就是这个意思。

  还是引用维特根斯坦的话,他说,思想是命题,命题是语言,人有能力构造并使用语言,但不能从日常语言中获得语言逻辑。语言掩盖着思想,就像衣服掩盖着身体,因为衣服的设计并不是为了显示身体的形状。

  “衣服的设计不是为了显示身体的形状”,就像你所说的话,不是为了真的体现你的所想。

  我举个例子,有些媒体采访,我就发现,很少有记者能知道他在问什么问题,大多数都是在说梦话,在扯谈。

  比如,关于品牌营销,有记者会问:“有观点认为,过于强调‘超级符号’会导致产品物理层面、产品核心诉求、消费者需求三者之间没有真正链接清楚,你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你看问题里的这些词——“超级符号”“产品物理层面”“产品核心诉求”“消费者需求”“真正链接清楚”,这些词根本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问题。可以说,他都不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扯谈的问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不关心真假,只关心利益。“问出这个问题显得我有水平”,这就是记者的利益。至于这是不是个有效问题,他并不关心。

  就像在课程一开始,我们讲“二十四孝”的故事,什么埋儿奉母、卧冰求鲤,说了一千年,却根本没人关心它的真假,大家只是为了延续“孝”的传统,就这么代代相传地扯谈下去。悲哀吧?

  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里,也有太多的扯谈,特别是在工作会议上。很多人明明对讨论的议题既不没搞懂,也没有观点,偏偏要发表一点“看法”。而他的看法一旦说出来,就成为了他的财产,联系着他的情绪、面子,甚至权位,扯谈就进入攻防阶段。每个人都在为誓死捍卫自己的权位扯谈,只有那个对工作结果真正负有责任的人着急。有体会吧?

  开会的时候,经常看见两个人因为观点不同争论得面红耳赤,实际上,双方都没有什么真正的观点。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他开会发言的时候,是意识到自己要帮助公司解决问题吗?不是,他只是要表现自己,刷存在感而已。所以,他所说的话和他之后的行为,就绝对不可能知行合一。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修炼知行合一的第一条: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不扯谈。做到《论语》里孔子说的“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也就是说,这人不说话,一说话,必定一语中的。还是维特根斯坦的话:“凡是能说清的,就把它说清;凡是不能说清的,就保持沉默。”很多时候,你把嘴闭上,就是对单位、对国家最大的贡献。这就是知。

  做到知行合一的第二点是:切己体察,事上琢磨,切实笃行。

  你觉得一句话有道理,你就切己体察,就是对照自己,检查体会。事上琢磨,就是把道理放在自己的事情上琢磨。最后,切实笃行,一条一条地琢磨怎么践行好它。这就知行合一了。

  12个字,看着简单,真做到不容易,因为干扰因素太多了。今天体察到的道理,明天的事上,你不一定能做到。

  我自己有一个好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排除干扰,那就是养成一个习惯:“凡是你不准备效仿的事,你就不要赞叹,因为跟你没关系。”

  打个比方,几年前有一个新闻说,任正非在虹桥机场排队打的士,举国点赞。我就不点赞,因为我平时都是需要司机接我,我从来不去排队打的士。那我就不能去主动点赞这种行为,更不能羡慕他因此获得的美名。因为我做不到。

  同理,猴哥每天早上5点起来静坐、运动、读书,日日不断,你也不用赞叹,除非你也准备照做。

  “只关注自己的行为,只关注自己能做到的事,切己体察”,先养成这种习惯,你就慢慢地接近知行合一了。否则,你赞美别人就是扯谈,那就没有意义了。

  怎么做到“事上琢磨,切实笃行”呢?其实就是把自己知道的道理,在事上体现出来。

  比如,一个人最应该知行合一的,举几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1.我知道读书有好处,我基本上每天都要读书;

  2.我知道千古名文《腾王阁序》,上周在家里疫情隔离期间,我就把它全文背下来了;

  3.我知道《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颠峰之作,这几十年几乎每年我都会去读一读;

  4.我知道锻炼对健康有利,我每周坚跑步五天,每天五公里;

  5.我知道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所以我在群里或平时与朋友相处,我会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如果你不听,我也不会再争论。

  6.我知道糖份会引发糖尿病,我平时生活绝对不碰糖,面粉类、稀饭类也不吃。

  ........

  这一讲,我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为你说明了,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完成知行合一。

  简单来说,知行合一,就是认真对待自己的话,践行那些最简单的道理。我今年55岁,我知行合一的,主要有这样一些道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专注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

  日日不断,滴水穿石,不拔苗助长;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刻苦钻研,勤劳致富;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

  我觉得这些道理,都是最朴素的道理,但也是最妙不可言的道理,是人类无与伦比的智慧。

  有一句话说:“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很简单,因为那些道理,他们一条也没有照做,没有知行合一。但凡能做到一条,都能过好一生。

  你呢?有哪些你真的知道,也能坚持践行的道理呢?

关键词:儒家思想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猴哥带你读懂儒家思想第二十八讲 怎样做到知行合一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