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问礼

作者:佚名 全集:孔子家语 来源:网络 [挑错/完善]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①何如?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对曰:“丘也鄙人,不足以知大礼也。”公曰:“吾子言焉!”

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非礼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则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之交焉。是故君子此之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顺百姓,不废其会节②。既有成事,而后治其文章黼黻,以别尊卑上下之等。其顺之也,而后言其丧祭之纪③,宗庙之序。品其牺牲④,设其豕腊,修其岁时,以敬其祭祀,别其亲疏,序其昭穆⑤。而后宗族会燕,即安其居,以缀恩义。卑其宫室,节其服御⑥,车不雕玑,器不影镂⑦,食不二味,心不淫志,以与万民同利。古之明王行礼也如此。”

公曰:“今之君子胡莫之行也?”

孔子对曰:“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⑧民是尽。以遂其心,以怨其政,以忤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虐杀刑诛不以其治。夫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是即今之君子莫能为礼也。”

言偃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乎?」

孔子言:「我欲观夏,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乾坤焉;乾坤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此观之.夫礼,初也始于饮食,太古之时,燔黍擘豚,污罇杯饮,蒉桴土鼓,犹可以致敬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高某復然后饮腥苴熟,形体则降,魂气则上,是谓天望而地藏也.故生者南嚮,死者北首,皆从其初也.昔之王者,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橹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丝麻,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範金合土,以为宫室户牖;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为醴酪;治其丝麻,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故玄酒在室,醴醆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是谓承天之祐.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熟其殽,越席以坐.疏布以羃,衣其浣帛,醴醆以献,荐其燔炙,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然后煺而合烹,体其犭豕牛羊,实其簠簋,笾豆铏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为大祥,此礼之大成也.」

关键词:孔子家语,问礼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说:“隆重的礼仪是什么样的?您为什么把礼说得那么重要呢?”孔子回答道:“我是个鄙陋的人,不足以了解隆重的礼节。”鲁哀公说:“您还是说说吧!”

  孔子回答道:“我听说,在民众生活中,礼仪是最重要的。没有礼就不能有节制地侍奉天地神灵,没有礼就无法区别君臣、上下、长幼的地位,没有礼就不能分别男女、父子、兄弟的亲情关系以及婚姻亲族交往的亲疏远近。所以,君主把礼看得非常重要,认识到这一点以后,用他所了解的礼来教化引导百姓,使他们懂得礼的重要和礼的界限。等到礼的教化卓有成效之后,才用文饰器物和礼服来区别尊卑上下。百姓顺应礼的教化后,才谈得上丧葬祭祀的规则、宗庙祭祀的礼节。安排好祭祀用的牺牲,布置好祭神祭祖用的干肉,每年按时举行严肃的祭礼,以表达对神灵、先祖的崇敬之心,区别血缘关系的亲疏,排定昭穆的次序。祭祀以后,亲属在一起饮宴,依序坐在应坐的位置上,以联结彼此的亲情。住低矮简陋的居室,穿俭朴无华的衣服,车辆不加雕饰,器具不刻镂花纹,饮食不讲究滋味,内心没有过分的欲望,和百姓同享利益。以前的贤明君主就是这样讲礼节的。”

  鲁哀公问:“现在的君主为什么没有人这样做了呢?”

  孔子回答说:“现在的君主贪婪爱财没有满足的时候,放纵自己的行为不感到厌倦,放荡懒散而又态度傲慢,固执地搜刮尽人民的资财。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不顾招致百姓的怨恨,违背众人的意志,去侵犯政治清明的国家。只求个人欲望得到满足而不择手段,残暴地对待人民而肆意刑杀,不设法使国家得到治理。以前的君主统治民众是用前面说的办法,现在的君主统治民众是用后面说的办法。这说明现在的君主不能修明礼教。”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①大礼:隆重的礼仪。

②会节:旧注:“会指理之所聚而不可遗处,节谓分之所限而不可过处。”意指最重要的礼和最高的界限。

③丧祭:葬后的祭礼。纪:法度规矩。

④牺牲:供祭祀用的牲畜。

⑤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用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亲疏和远近。

⑥节其服御:节省日常用度。服御:衣服车马之类。

⑦影镂:雕刻,刻镂。

⑧固:坚持,一定。

《问礼》相关阅读
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问礼原文解释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