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苏轼《念奴娇·中秋》阅读答案及赏析

作者:国学梦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念奴娇·中秋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此词为元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所作。“水晶”二句,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1、(1)请简要分析“冷浸一天秋碧”的精妙之处。(4分)

(2)“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化用了李白月下独酌》诗句:“ ,”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2分)

2、面对“天上宫阙”“玉宇琼楼”,与苏轼的另一首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比,本词中词人流露的情感有什么不同。(5分)

参考答案

1.(1)秋天的碧空浸透着清冷的月光,整个天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月光照耀的清辉夜色,给人以清凉的感觉。(扣住相关词句的合理分析,即可酌情给分)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东坡对美丽的月宫是向往的,又有所顾虑;本词中东坡对美丽的月宫则只有向往之情。(2分)在本词中,不仅月宫是美丽的,月宫中的生活更是自在惬意的,人在清凉之地,可“乘鸾来去”,可下望“烟树历历”,这样的生活让词人向往;词人想直接乘风而去,并想象要在那月宫将横笛吹得响震天宇,更将向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热烈的不可抑制的向往之情,正是词人对现实中自由美好生活渴盼的流露。(3分)

简析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中秋,苏轼在黄州时写的,当时作者仍在被贬谪之中。

这首词作于七年后同一时刻的同题之作,是一篇内容奇幻、情感深沉的不朽经典,融合前代的神话传说,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描写登高望远时幻想中月宫美妙的景象和抒发徘徊月下时乘长风翻然归去的愿望,充分表现出对精神解脱与身心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苏轼《念奴娇·中秋》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