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戎昱《咏史》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咏史

[唐]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注】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藩镇割据厉害,朝廷采用求和政策。

(1)这首诗整体上所采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作者是如何展现他讽今的写作目的?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借古讽今。设喻皇帝做出英明的决断,要重用贤臣,不要一味地屈辱求和。

(2)首联开门见山,指出和亲是历史上最拙劣的政策。颔联写和亲的实质就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于妇人之手。颈联确切无疑地指出和亲政策不能打败敌人。尾联则以问句形式说明为君主定下和亲政策的不是忠臣。诗人就是这样一步步表明求和政策的失误的。

参考译文

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

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人。

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

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

咏史赏析: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咏史诗,咏史诗往往借古讽今,本诗也不例外。全诗纯是议论。首联是说,汉朝历史上,在对外关系上,采用的最低劣的外交手段就是和亲。颔联指出称之低劣的原因:治理国家固然要依靠明主,可是把国家的命运完全托于妇人之手,实在不是治国之本。颈联的意思是,怎么能女色送给敌人,以此乞求国家的安全?它以反问的方式指出和亲政策其实没有多大用处。句中的“玉貌”指女色,“将玉貌”就是献出女色。“拟”意为打算。“静胡尘”是说使胡尘静止不动,言外之意是使敌人安静下来,不再进犯。尾联的“千年骨”代指已逝的古人们。这两句对历史上的臣子们提出了质问:你们到底谁才真正是辅佐君主的忠臣呢?言外之意是,你们都不是忠臣。更具体一点说,凡是主张和亲的臣子,没有一个是忠臣。

这首诗大概是诗人当国家危难而采取求和政策之时,感到痛心疾首,所以借古讽今,一方面希望皇帝重用贤臣,不要一味屈辱求和;一方面希望做臣子的不要再出求和这种馊主意。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戎昱《咏史》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