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方孝孺《应召赴京道上有作》阅读答案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应召赴京道上有作

【明】方孝孺

摇落秋冬季,苍茫鄞越间。

青山欹枕过,白鸟背人还。

问俗乡音异,消愁酒价悭。

虚名果何物,不使病夫闲。

【注】本诗作于洪武十五年(1382),为作者第二次奉诏入京时所作。十年前,方孝孺曾被荐召赴京师,“太祖喜其举止端整”,然嫌其年轻,遣还。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点明写作时间、环境,草木零落的秋冬季节,野色苍茫的秋冬风物,为全诗定下了低沉的基调。

B.颔联描写旅途景色。诗人坐在车上,目送两岸如枕般的青山在窗外向后移动,天边的白鸟渐行渐远。

C.颈联中“问俗”与“沽酒”是旅途中极其平常而典型的细节,出门之人几乎都经历过,非常富有表现力。

D.尾联照应标题“应召赴京”,“虚名”二字耐人寻味,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此次赴京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E.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进京的全部过程,语言精工,风格淳雅,结构严谨, 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诗学造诣。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 E(B.“坐在车上,目送两岸如枕般的青山”错误。诗人应是乘船出行的;“欹枕”意为斜倚枕头,而非青山“如枕般”。E.“展现了诗人进京的全部过程”错误。)(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多答不给分)

2.被召进京,秋冬之际穿行鄞越的孤独与不安之情;离家愈远、身在异乡的思乡之情;借酒浇愁而酒钱欠缺的惆怅之情;为虚名所累、拖着病体奔波的痛苦与无奈之情。(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方孝孺《应召赴京道上有作》阅读答案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