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李益《汴河曲》阅读答案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1.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句写汴水东流,两岸春光无限。

B.第二句写当年豪华的隋官现已颓败。

C.第三句劝诫人们不要登上长堤远望。

D.第四句写风起杨花易引发思乡之情。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句用“无限春”具体描绘了汴河两岸千里春色的实景。

B.“已成尘”形象地写出了隋官往日奢华已荡然无存的景象。

C.一二两句中汴河春光的美好与隋宫的颓败形成鲜明对比。

D.借汴水、隋宫、杨花等意象,在昔盛今衰中寓历史感慨。

参考答案

1.D (那随风飘荡的杨柳和飘飞的杨花,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怀,在怀着历史沧桑感的诗人眼里,它们仿佛是隋代豪华消逝的象征(杨花与杨隋构成一种意念上的关系,容易使人产生由彼及此的联想)。后人面对这垂柳,不禁生发出繁华易逝、历史永恒的感慨。不是思乡之情 。)

2.A (诗人写春,但没有具体描绘春的景象 。但是诗人巧妙加上了“无限”二字,便使春意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汴水悠悠东流的形象,本来就容易引发对悠悠时间之流的联想,缀以“无限春”,更使这条流贯无数春秋的汴水,带上某种象征色彩,而且唤起汴水两岸春色无限的联想。)

简析

此诗描写了汴河周边的景色,全诗从眼前的汴河引发出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委婉曲折,感情深沉。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汴水春色与隋宫成尘对照映衬,使隋炀帝自取灭亡的历史教训更加深刻,以隋朝兴亡之感寓唐代盛衰之忧,寄寓深远。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李益《汴河曲》阅读答案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