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王维《终南别业》阅读答案附赏析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

①终南,指终南山。②陲: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③值:遇到。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

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②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①D七八句是说作者在山林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言欢,以至忘了归期。

②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诗人只身独游终南山,只是随兴而为;满山美景不需与人共享,但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这两个字表达出了诗人归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或: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诗人兴致来时,只能独自游山;纵有满山美景,也只能一人欣赏。在离尘绝俗的空静中也不得不承受着随之而来的孤独落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表述了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开始厌倦尘俗的情绪,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

B.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

E.全诗语言婉约绚丽,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CE ( C项,尾联说诗人在山中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自己忘了归期。 E项,该诗语言平白如话) (选C得2分,选E得3分,选CE得5分,多选不得分)

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2分)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飘游。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写出了隐居山林所见景色的安逸与美好。(2分)突出了诗人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心境,表现了诗人恬淡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2分)

赏析:

《终南别业》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王维《终南别业》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