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陈鹤《夜坐见白发寄别朱仲开张瓯江》阅读答案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夜坐见白发寄别朱仲开张瓯江

〔明〕 陈鹤

坐久北风起,江声带远沙。

客愁初到鬓,乡梦不离家。

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 ② 。

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

【注】①朱仲开、张瓯江:生平不详,当是作者的友人。②落花:指灯花。

(1)本诗作者所处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

(2)诗末作者“别绪转如麻”,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作赏析。

参考答案

(1)寂静 凄寒(2 分,各 1 分)

(2)灯下忽然发现头上有了白发,感叹岁月飞逝,急于回乡又思念朋友的矛盾犹如一团乱麻,抒发了诗人怀友思乡的羁旅之愁。

夜坐寄朱仲开、张瓯江

陈鹤

坐久北风起,江声带远沙。

客愁初到鬓,乡梦不离家。

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

怀君滞羁旅,云海各天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魁(5分)

A.首联描写诗人深夜久坐时所闻所感,起到了以动写静、烘托气氛的作用。

B.颔联为虚写,诗人想象远在异地他乡的友人思念家乡,因而愁思染白双鬟。

C.颈联虽没有点明季节,但由残叶飘零的树林、林中满地的落花可知是冬季。

D.尾联点明寄友的题旨,在前三联层层铺垫下,尾联情感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E.这首五言律诗平实、自然而又韵味深长,其中蕴含着细腻真实的人生体验。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BC(B项,“虚写”“想象远在异地他乡的友人思念家乡,因而愁思染白双鬓”错误。本联是诗人实写自己。C项,“残叶飘零”错误,句中为“无残叶”;“林中满地的落花”错误,句中的“落花”指灯花。)

2.(6分)身处异乡、寒夜独坐的寂寞之情;客居异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双鬓斑白仍不得不四处漂泊的伤感之情;对远隔万里、羁旅他乡的友人的牵挂之情;自已和友人都滞留异地、沦落天涯的同病相怜之情。(每点2分,情感与分析各1分,任答出3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注】①朱仲开、张瓯江是作者的友人。②落花,指灯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描写了诗人深夜久坐时的感受,以动衬静,同时也照应了标题中的“夜坐”二字。

B. 颔联写自己客居他乡、双鬓染白让人发愁,点明了乡愁这个主旨,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C. 颈联首句从听觉、视觉角度写景,既写出树林静寂的景象,也突出林中空荡荡的特点。

D. 颈联第二句转入写屋内情景,“寒”字营造了场景氛围,暗示了诗人此时孤寂的心境。

15. 本诗尾联“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

14. B 这首诗乡愁只是其中一种愁情,并不是主旨,诗歌还有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5. ①“怀君”“别绪”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两位友人的思念之情。(3分)②“转如麻”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写出羁旅、思乡、念友等多种愁情交织的状态。(3分)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陈鹤《夜坐见白发寄别朱仲开张瓯江》阅读答案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