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
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13.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D
A.诗歌开篇化用
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风仪雄姿,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显示了木棉花的勃勃英气。
D.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
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E.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14. 诗歌中画线句以“棠榴桃杏” 陪衬“木棉花”,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屈原《国殇》)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
蜀道难》)
C.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D.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15.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6分)
参考答案
13.(3分)CD (C项对修辞的分析有误,“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风仪雄姿,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了木棉花的勃勃英气.D项,对
写景的顺序分析有误,“粤江二月三月天”四句,诗人似乎站在高山之巅,放眼望去,到处是花的海洋.由于早春时节那高大的木棉树先叶而花,这样,“千树万树朱花开”就形成了一片辉映天际的红彤彤的世界.“有如尧射十日出沧海”,十日并出于沧海之上,写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神奇世界里那种恢弘壮观,璀璨夺目的景象.“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魏文帝迎接美人薛灵芝,未至京师数十里,沿途高烛之光相继不绝,以此比喻木棉花的海洋又给人一种辉煌迷离、富贵豪华的感觉.这四句从高远着笔,辉煌壮阔,气势宏大.这显然是远观,故应是由远及近。)
14.(3分)B
15.(6分)评分要点:①外在形态:木棉树高大,花色红艳,花形硕大(2分),具有挺拔伟岸的形象(1分)。②内在气质:木棉大气沉稳,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1分);不惧环境艰难,富有“愿为飞絮衣天下”的博大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木棉花歌》是陈恭尹仿乐府旧题而作的乐府诗。木棉,亦称“攀枝花”、“英雄花”。是产于南方的落叶大乔木,高达三十至四十米,早春先叶开花,花单生,形大,红色。在清朝初年,民族矛盾非常尖锐,陈恭尹作为明代遗民,更有其父陈邦彦因抗清殉难,因而他对南明王朝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木棉花歌》这首诗就通过对木棉花热情洋溢的歌颂,暗喻诗人对南明王朝的深切怀念。
诗的前十二句从不同角度,铺彩摛艳,浓墨如泼,对木棉花进行了描写、歌颂和推崇。“粤江二月三月天”四句,诗人似乎站在高山之巅,放眼望去,到处是花的海洋。由于早春时节那高大的木棉树先叶而花,这样,“千树万树朱花开”就形成了一片辉映天际的红彤彤的世界。“有如尧射十日出沧海”,十日并出于沧海之上,写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神奇世界里那种恢弘壮观,璀璨夺目的景象。“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魏文帝迎接美人薛灵芝,未至京师数十里,沿途高烛之光相继不绝,以此比喻木棉花的海洋又给人一种辉煌迷离、富贵豪华的感觉。这四句从高远着笔,辉煌壮阔,气势宏大。接下来,“覆之如铃仰如爵”四句又仿佛诗人伫立在木棉树下,澄神凝视,仔细玩味着木棉花。一个个花冠覆之如铃仰如酒爵,厚实华美;赤红的花瓣象闪烁跳跃着的星光,熊熊然喷射出夺目的光芒,把花写动了写活了。“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风仪雄姿,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了木棉花的勃勃英气。木棉花之所以又称“英雄花”,这大概就是其原因所在。仅此刻画和渲染,诗人犹恐不能尽致,又以“好英雄”、“何落落”这样的惊叹来直接表现自己对木棉花的赞赏和欣羡。这四句选取一个具体的木棉花进行细致如微的刻画,活脱逼真,气韵生动。最后“后世棠榴枉有名”四句,以枉有芳名和自惭轻薄的棠榴桃杏之花与木棉花相对比,显示出木棉花的磊落不凡。“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无乃群芳主”,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炎帝也是以火德而王,由他们的主司,火红的木棉花生长在于
五行中属火的南土,就当然地要冠压群芳,卓然傲放。诗的前十二句就是这样由远及近,由此及彼,选取不同角度,通过比喻、铺陈、对比、拟人等手法,对木棉花进行了着意的刻画,用心细密,在雄健中有沉浑圆美之致。其中饱含着诗人对木棉花的赞赏,巧妙地把木棉花特有的光焰夺目的红色与南明王朝的“朱”联系起来,以木棉花暗喻南明王朝,对木棉花的赞誉实际上是对南明王朝的尊崇,写木棉花在祝融炎帝主司下当然地冠压群芳,弦外之音就是说南明王朝是天理所在。“此花无乃群芳主”一句于推测反问中蕴含着诗人对南明王朝的尊崇、怀念和惋惜之情。
“巢鸟须生丹凤雏”以下六句表达了诗人对南明王朝的怀念和希望。这里,“丹凤”和以红色最为珍贵的“珊瑚”无不与“朱”相关联,诗人希望朱家后继有人,使覆灭的南明王朝重新振兴。“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二句写自己在明亡之后隐居不出,漂泊无归。这里不说南明王朝覆灭,而以“无路望朱颜”写来,可见诗人对南明王朝的拳拳之心和怀念之情。“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诗人对南明王朝的怀念情真意切,委婉隐曲的叙说已经不能表达他难以抑制的心情,诗人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大胆地发出了最后的呼喊,蕴结着诗人对南明王朝的深切怀念,凝聚着诗人对满清统治的极大愤慨。“真气盘郁,激昂顿挫” (《晚清簃诗话》),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关键词: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