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巴丘书事》阅读答案与解析-陈与义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巴丘书事

陈与义

三分书里识巴丘①,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②,腐儒空白九分头。

注解:①巴丘:今湖南岳阳,历代兵家战略要地。②《三国志·鲁肃传》写周瑜至巴丘病重,上书孙权举荐鲁肃以自代。

14. 下列选项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颔联一“酣”一“抱”两字,一耳闻,写声:一眼见,写色。拟人生动形象,意境雄阔。

B. 颈联运用“风露”和“江湖”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避乱时的漂泊之苦和对国家动乱局势的优虑。

C. 尾联诗人借用三国典故,以鲁肃自比,反用“未必”“空白”之意,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情。

D. 陈与义这首诗含蓄蕴藉,感时伤事。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融合在一起,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风格情怀极为相似,深得后人赞赏。

15. 首联中用“三分书”代《三国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14. D  D项,“和唐代诗人李商隐风格情怀极为相似”错误。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颂。从本诗“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等语句,可知陈与义的诗歌善于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融合在一起,这正和忧国忧民的杜甫的风格相近。

15. ①用“三分书”而不用《三国志》,暗示当时河山分裂,中原沦陷的局面,并引出后文“避乱”的现实②“三分书”与尾联的“九分头”相呼应,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而忧愁老去的情景③“三分书”表意更加含蓄丰富,耐人寻味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思想内容上考虑,总结诗句的含义,揭示作者什么情感;也可以从篇章结构方面思考,看诗句在全诗的位置,得出相应的作用。题干要求回答:首联中用“三分书”代《三国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三分书”代《三国志》,侧重于“分”这个字眼,“分”意味着“国家分裂”“社会动荡”。诗人读的是“三分书”,联想到的却是宋朝当下的偏安一隅,与金、辽的对峙,这个情景十分类似东汉末年的三分天下的状况,令他忧心忡忡、惆怅无比。同时,“三分书”又与尾联的“腐儒空白九分头”相呼应。诗人自称腐儒,已经垂垂老矣,然而国家依然山河破碎,这表达了他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酸楚和无奈,令读者叹惋。总之,从词句的含义,情感的表达、读者层面等角度来看,用“三分书”代《三国志》更好。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巴丘书事》阅读答案与解析-陈与义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