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怀渑池寄子瞻兄》《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怀渑池寄子瞻兄①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②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③驴嘶。

【注】:①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1056年,苏氏兄弟赴京应试,“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1061年,苏轼苏辙均制科入第。是年11月,苏轼赴任陕西,苏辙别后想到兄必经渑池,于是作诗寄兄。苏轼和诗作答。②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后因考中进士,未到任。③蹇(jiǎn):跛脚。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苏辙诗首联饱含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怕”字更道出一种无奈之感。

B.“人生”两句写出苏轼看到鸿雁飞过,踏过雪泥留下足迹,不由感慨万千。

C.苏轼以“新塔”“坏壁”回应弟弟“旧宿僧房”的回忆,应和其怀旧之情。

D.苏轼最后以往事作结,提醒弟弟回忆当年入京时旅途中的艰难,含意丰富。

(2)苏轼和诗,由“雪泥”得“雪泥鸿爪”佳境新意,苏轼诗“雪泥鸿爪”蕴含着怎样的新意?请比较两首诗,具体说明。

(1)B

A.据注释中写作背景介绍可知,苏辙作诗寄兄,饱含对兄长的关切.“怕”字含有双关涵义,一是人生道路艰难,二是一种无可奈何.

B.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并没有真正看到鸿雁飞过,踏过雪泥留下足迹.错误.

C.两诗都提到“僧”“壁”“题”,可见写的是共同经历过的,对过去之事的怀想.

D.“往日崎岖还记否?”这一问句即是对过往的回忆,“路长人困蹇驴嘶”突出艰难.

故选:B.

(2)苏辙诗“雪泥”只是写旅途泥泞,暗含人生道路艰难之意.而苏轼诗则以“雪泥鸿爪”写鸿雁来去无定,偶然踏在雪泥上的指爪痕迹容易消失的情景,道出对人生偶然无定、命运难测的思考.其中既有人生来去无定,如梦如寄,令人怅惘的思绪,也有豁然旷达,客观看待人生无常的思考。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怀渑池寄子瞻兄》《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