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寻陆鸿渐不遇阅读答案与翻译-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释:陆鸿渐,名羽。著有《茶经》,被后人尊为“茶圣”,他终生不仕,隐居在浙江苕溪。

1、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交代陆羽新家的位置,虽离城不远,但很幽僻,要穿过野径,走入一片桑麻地,才能找到他的家。

B.颔联中的“篱边菊”“未著花”,点明了初秋的季节特征,同时点明了陆羽的隐士身份。

C.后两联通过邻居的旁观直陈,呈现了陆羽无拘无束的生活姿态。

D.全诗以白描手法,直接刻了不以凡尘俗世为念的隐士形象。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陆鸿渐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襟怀和气度的赞美。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写的是诗人的所见所为,不是邻人。

故选:C。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2)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

答: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他的高洁不俗(远离尘俗,崇尚隐逸);最后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是一个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高人。

(3)“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人自己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1分)急切想知道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1分)

译文: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寻陆鸿渐不遇阅读答案与翻译-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