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梵琦《晓过西湖》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晓过西湖

梵琦

船上见月如可呼,爱之且复留斯须。

青山倒影水连廓,白藕作花香满湖。

仙林寺远钟已动,灵隐塔高灯欲无。

西风吹人不得寐,坐听鱼蟹翻菰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一个“晓”字,将月写得可见却模糊,若即若离,让人爱之不舍。

B.颔联由视觉入手,再由所见兼带嗅觉,湖天一色,莲荷清香,从字间溢出。

C.颈联将听觉与视觉融合,仍紧扣“晓”字,还表现出一种渐行渐远的动感。

D.尾联的“不得寐”,加之鱼蟹在水中翻腾的动景,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

15.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相比,两首诗均描写西湖之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6分)

答案:

14、D 【诗人将“不得寐”的原因虚写为“西风吹人”,以及客观状写鱼蟹在长满菰蒲的浅水里不住翻腾的动景,真正的原因是西湖晨景之美使人赏之不足,在外表的游离漠然中深藏执着热烈。全诗笼罩在一片秋晨的清气之中。】

15、答案:①(意象选取上)本诗则重点选取的是清晨破晓时的月下风光,湖景显得淡雅、清旷、幽静,风格比较质朴;苏诗选取了晴天和雨天时的水光山色,以表现西湖的妩媚多姿。 ②(情感寄托上)本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宁静;苏诗表现了心中热烈的喜悦。 ③(艺术手法上)本诗通过多种感官——视觉、嗅觉、听觉的运用来表现秋天清晨时西湖可爱,苏诗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西湖比作西施//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每点2分,手法上答对一点即可。可以补充言之成理的答案。】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梵琦《晓过西湖》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