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苏轼雨中写了一首词,短短4句,说尽人生阴晴,林语堂赞不绝口

作者:国学梦 古诗词鉴赏大全 来源:网络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若是要在这浮沉中想要保持生命最初的本真,不被欲望所诱惑,最重要的就是给心灵洗尽铅华。拥有这样心灵的人,我首先想到的是苏东坡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原序)中写道:“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喜爱苏东坡,为其写了《苏东坡突围》一文,直言最爱的文学家便是苏东坡,在东坡的作品里,最爱他的是《赤壁赋》,还有那首“一蓑烟雨任平生”。

说到“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是出自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全文如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给人感觉写得非常潇洒,但当时的实际情况其实并不如意,这是苏东坡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时所作。

词前小序云: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这首词的背景发生在三月七日的一个雨天,苏东坡和友人一同前往沙湖,原本带了雨具出门,但路上以为今天不会再下雨了,就让别人带走了雨具。谁知天公不作美,半路竟然下起雨来。身上的衣服眼看要被雨水打得湿透,脚下的路也变得泥泞,鞋子就要脏了。这下,大家都紧张了起来。

唯有苏轼不紧张,十分从容。所以他是这样描述当时场景的:同性皆狼狈,余独不觉。

这首词的深度内涵,大部分人都没有悟到:

苏轼之所以不紧张,是因为他联想到了自己被贬黜的人生。

这雨要下起来,无论我是否紧张,都要落到我的身上来

正如我现在被贬,人生已经到了失意的境地,无论我是否感到狼狈,这种命运都是无法躲避的,那我何不以更加潇洒的心态去应对呢?

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在同去的一行人里,唯有苏轼一人,在雨中并不显得狼狈,这就是苏轼的豁达心态,“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你看苏东坡如何写这雨,“穿林”、“打叶”,雨水不是飘落下来,也不是洒下来,而是穿透力很强,两个很强烈的打击词,“穿”和“打”,足以证明当时的雨势之大,也不难理解当时同性友人们的紧张情绪了。

接着就是东坡的厉害之处,雨势如此之大,但你“莫听”。直接将这一词放在最前面,斩钉截踢,一丝一毫也不犹豫。

苏东坡用这一句也暗示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在新的职位上好好干就是了。无论这雨下成什么样子,都不妨碍我继续前行。

“也无风雨也无晴”。而在这首词的最后,苏东坡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人读完觉得奇怪,天气无非阴晴两种,怎么会也无风雨也无晴呢?

其实这里苏东坡说的是自己的内心。自然就像人的命运,有时阴有时晴,别人会因为这些而产生得意和失落的情绪变化,而苏东坡不会,在他的心里,不存在受这些影响的可能。

这代表着,他已经做到了超脱于阴晴,而站在了阴晴变化之上。如同在人生道路上,他超脱了命运变化,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物悲。

《定风波》虽是一首小词, 却写出了作者丰富的人生体会。

苏轼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苏轼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无论这些时刻发生什么样的变故,他都不会因此而磨灭自己的斗志。苏轼的人生不是没有得意过,他也有过站在顶峰的时刻,但无论得意还是失意,他都是一个扛得住的人。

只有不受欲望的左右,才能“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己的浩然正气不卑不亢,没有沾染污秽,所以才能够只凭着朴素的竹杖芒鞋,在达官贵人面前挺直腰板!

此种境界,历史千古风流人物里,有几人能做到呢?可贵!可敬!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位千古一遇的集大成者,人品、才华、能力、态度,都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关键词:苏轼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苏轼雨中写了一首词,短短4句,说尽人生阴晴,林语堂赞不绝口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