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苏轼著名七绝《春宵》,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后人用得却非常“污”

作者:佚名 古诗词鉴赏大全 来源:网络

如果你喜欢诗词,就没办法不喜欢苏东坡,他就是那种千年难得一遇的旷世奇才,随手一写,就是不朽名篇,随意一吟,就是千古绝唱。

他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就忍不住思念;他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我们就忍不住落泪;他说“江山如,一时多少豪杰”,我们就忍不住豪迈;他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就忍不住豁达。

这就是苏东坡,才华横溢,魅力无边,让我们如何不爱他?

苏子的魔力还远不止于此,他最令人叹服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他的思想境界——正如《定风波》里所表达的,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彻底开悟。所以,苏子被誉为是“史上活得最明白之人”。

苏子并非一位不苟言笑的老学究,而是一个云淡风轻的乐天派,他喜欢开玩笑,喜欢恶作剧,而他调侃的首要对象当然就是他的好朋友们。

苏轼三百多首写夜色的诗词中,大约五十首都提到了明月夜。但是所涉及的内容都和旖旎的风月之情,毫不相干。唯有这一首七绝《春宵》,开头就引人无限遐想。

“春宵一刻值千金”经《千家诗》传播出名后,许多词诗都羞于选录,仿佛苏轼写了什么“不可描述”的事一样。其实,他只是写了一篇春天晚上的见闻。

一、《春宵》写了什么

《春宵》

北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释义:春天的夜晚,即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朵散发出醉人的清香,在月光下摇曳着朦胧的倩影。楼台处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与箫声,望着院中空荡荡的秋千架,我沉醉于深夜良宵的美景之中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写的是春夜美景、光阴的珍贵。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丽幽美,景色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并无半点淫邪之意。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的人们在抓紧一切时间戏耍、玩乐、享受的情景。作者描绘那些在春夜轻吹低唱的人们正沉醉在良宵美景之中,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夜春景更显得珍贵。

这一首诗在流传过程中,首句的意思慢慢发生了变化。“春宵一刻”被视为“春风一度”,或者是“洞房花烛夜”的代名词。于是提起这“春宵”二字,就引人遐想,然后面上一红。

慢慢地,后来许多诗词的选本,就不太爱选录它了。仿佛一提到它,就显得十分庸俗。

事实上,即使诗歌原本就是写的“洞房花烛夜”,也大可不必如此避忌,因为那本来就是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

二、“春宵”一刻值千金

古人说: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件事并称“人生中的四喜”。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含蓄如我们的先辈,尚从不避讳提到“春宵一刻”,为什么到了现在我们反而不好意思提呢?

古人的婚姻基本上是父母包办,男女一经结合,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离婚的。因此他们对婚姻的仪式非常重视。“洞房花烛”夜,行夫妻之事,叫做“行周公之礼”,是人伦中的“正道”。

现在,人们一提起“春宵”二字,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婚礼,而是简单粗暴的男女关系。只要是一男一女在一起,或者是准备在一起。马上就有人诡笑着对他们说:春宵一刻值千金。而这种男女当时多半还不是夫妻,有时候甚至不是恋人。

“春宵一刻值千金”在现代已经被正式“架空”了,它先从苏轼朴素的赞美,进化成了“洞房花烛夜”的代名词,再从严格的礼教系统,和庄重且意义非凡的人生仪式中脱落出来,成了一块价廉的男女欢娱的遮羞布。

久而久之,苏轼的这句名诗就被变相地“污名化”了。搞得大家除了在“那种时候”,平时都不好意思提起它。

结语

一些经典句子在流传中,往往会被人曲解。比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原来是写爱情,被人拿来歌颂老师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本来是赞叹夕阳下的美景,最后被误认为是在惋惜“好景不长”。这些曲解,都是因为“误读”造成的。

还有一些古代的名言是被“腰斩”。比如“人尽可夫”,原文是“人尽可夫,父一而已”。意思是说:丈夫没有了,可以再找,许多人都能成为丈夫,但是父亲只有一个。后半句被“腰斩”后,前半句的意思后来演变成了指责女子不检点。

只有苏轼这首《春宵》,仿佛怎么讲都说得过去。倒不是别人“误读”,而是有意为之。顶多怪他们把原句的意思用得太窄,搞得这一首《春宵》被嫌弃了千百年。

关键词:苏轼,古诗词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苏轼著名七绝《春宵》,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后人用得却非常“污”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