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高斋视事诗

南北朝 / 谢朓
古诗原文
[挑错/完善]

馀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

注释解释

1、暖暖:迷蒙隐约貌。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一丽女兮,碧渚之崖。暧暧也,非云非雾,如烟如霞。” 清 姚燮 《春江曲》:“英英在岸波香暖,暧暧当舷客心醉。

2、离离:若断若续貌;相连貌。隋 卢思道 《孤鸿赋》:“行离离而高逝,响噰噰而相续。” 唐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吟断章而离离若间,引妙啭而一一皆圆。”

3、清盥:盥,浇水洗手,泛指洗。清盥,清洗,洗漱。

4、秉笔:执笔。《国语·晋语九》:“臣以秉笔事君。”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秉笔荷担,莫此之劳。” 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荐绅秉笔徒,声誉耀前阀。”

5、列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这里指盛鱼肉的器具等。

6、连驾:并驾;车驾相连。晋·陆机 《叹逝赋》:“居充堂而衍宇,行连驾而比轩。” 南朝·齐·谢朓《高斋视事诗》:“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何由:何,什么。如,何人,何故。由,介词,自,从。何由,从……什么。

7、纷诡:谓奇异多姿。 明陈恭尹《游七星岩》诗:“不知何处云,飞作兹山石。嵯峨各异势,纷诡非一色。” 清魏源 《黄山》诗之三:“嵯峨各异势,纷诡不一格。”

8、非一:不能一致。

9、灌丛垂直投影面的直径,指蓬草屋门前的小路。

诗文赏析
[搜索 国学梦 即可回访本站]

《高斋视事诗》全诗十二句,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四句。

第一部分是写景,写眼前与远处的风景。

诗一开头两句“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写从高斋上着到的旖旎风 光。 “余雪映着青山,寒雾使白日开”,这其实是倒装。按自然规律应该是“寒雾开白日”,然后才是“余雪映青山”。如果寒雾漫天,白日未开,是看不到余雪,更看不到青山的。余雪,即残雪。残冬己过,春天将至,你着,山呈现“青”色,山便成为“青山”。 “寒雾开白日”,说寒雾使白日开了。相反,如果寒雾漫天,白日未开,那是看不到余雪,更看不到青山的。诗人把句子一颠倒,一方面使“日”和下文的“出”、“笔”、“膝”、“一”、“疾”,同押仄韵入声四“质”,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余雪与青山相映,显得清冷秀丽,彩色显明。

第三、四两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紧承上面,写远处的风景。迷蒙隐约的村落庄己在江边显现,若断若续的树木油然展现在宽阔的江边。“暧暧”,迷蒙隐约貌;“离离”,若断若续貌。“见”,通现;“海”,实为宽阔的江面。这样,由近及远,高斋上的一幅美丽图画徐徐展开:“余雪”、“青山”、“寒雾”、“自日”、“江村”、“海树”,优美、宁静、淡远、雅致,自成一幅意境深远的风景画。

第二部分是抒事。接下来诗人把笔一转,从写景转向抒事,即叙身边琐事。

第五、六两句“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写自己早晨起来所做的事。这时己是日高三竿,诗人有“”疾了,即生病,可能起晚了点。但诗人仍然披衣起床,盥洗完毕,坐在有窗前批阅文件了。“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秉笔”,执笔批阅公文。这说明谢朓在宣城怎样 “勤于郡治”。

第七、八两句“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漆”,是写自己吃了早餐,又回到自己的居室。“俎”,这里指用来盛鱼肉祭品的器具。“列俎”,面前摆着许多美味佳肴,“归单味”,只吃其中一样。“驾”,指构造宫室的木材。“连驾”,指一间接着一间的高大房屋。“容膝”,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这两句的深层次意义是:给吃“列俎”佳肴,只须吃其中一只菜就足够了;居“连驾”大屋,只居小屋一间就满足了。总之,谢朓不以这样优裕的生活、环境为幸、为乐、为荣,却反以为累、为苦、为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三部分是抒情,接下来抒发自己的为国为民的情怀。

第九、十两句“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是写自己空为国家担忧,因为这时的官场混乱、欺诈,恐怕不能一致。纷诡,谓奇异多姿。这里是反说。“谅”,料想。“非一”,不能一致,即不能治理。这两句是说,我纵然为国家担忧,因为官场既混乱,充满欺诈,料想是无法把它治理好的。谢朓生活年代,南朝时期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杀夺相沿不绝。谢朓为避祸而离开京都来此宣城,但畏祸之心仍不能已。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因告发岳父王敬则谋反事受赏,举为尚书吏部郎,后因不参与萧遥光谋反,被诬陷死于狱中。由此可知,“纷诡谅非一”确非无病呻吟之说。

《高斋视事诗》的最后两句“安得扫蓬径,销吾愁与疾”,写诗人的愿望。诗人一生小心谨慎,没官求官,当了官又受累,想弃官隐居。此刻他虽已离开了朝廷,但官场的纷乱、欺诈仍是紧缠在心头,他对宣城这优美的环境和优裕的生活,不感到快乐,反视为险途。“安得”,怎样才能,含意深沉。“蓬径”,原指灌木、灌丛垂直投影面的直径。这里指蓬草屋门前的小路。“扫蓬径”,即归隐之意。这时,他既“忧”又“愁”,以致成“疾”。因此,他要想销吾“忧”、“愁”与“疾”。

《高斋视事诗》全诗十二句,分写景、叙事、抒情三个层次。写景,景中见意;叙事,事中含情;抒情,情中抒写忧国忧民之情。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忧谗畏讥,抑郁寡欢,既欲摆脱而又难以摆脱的无可奈何之情,更显露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在宣城,作为郡守,谢朓清廉明断,劝民教士,以人文精神施政,惠及后世,还在民间留下了诸多传说,被宣城人民亲切地称为“谢宣城”。这首诗在意象选择上,避免了险怪和奇崛,抹平了诗歌创作中棱角及情感转换的大起大落。它把那些优美的景致, 巧妙地淡淡地融入自己感情,深情而感人。

作者介绍
[挑错/完善]

谢朓 :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详细]

谢朓的名句
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高斋视事诗古诗原文赏析-谢朓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