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酬周参军诗

南北朝 / 吴均
古诗原文
[挑错/完善]

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诗文赏析
[搜索 国学梦 即可回访本站]

均素有才名,其诗为世人所重,号为“吴均体”。吴兴太守柳恽称赏其才,招为主簿,日引与赋诗。然位仅下吏,时生不得志之慨。诗人在与周参军酬答之际也表现出这种情怀。

首句的“日暮”点出时间。“忧人”为诗人自谓。作品一开始便写出他的充满烦恼的心态。句中的“起”并非有目的的活动,而是烦恼滋扰下的无意识之举。次句写“起”后的行为、心态。起而“倚户”,益见出他在无聊、无奈时欲摆脱内心烦躁的努力。然而“倚户”也无法改变烦躁的心绪。这两句直接写自己的感情波澜和在室内的活动,也为全诗预定了感情的基调。接下去写“倚户”时所见与所感。所见为水,所感为风。水由近而远,风由远而近。“洞庭”指太湖。据王逸说,太湖中有包山,山中有如石室,俗谓洞庭。古人诗赋亦多称太湖为洞庭。诗人“倚户”远望,水向洞庭流去。“雁门”言风之寒、所由来之远。诗人本自忧心忡忡,本自怅然无欢,今既见此远去之水,感此风送之寒,则转增怅惘之情。远望本为不自觉地排解烦恼之举,不想反增新忧。诗人不直接抒写此时的特殊感受,而是通过对事物的描绘表现他的心曲。“江南”二句紧承“寒”字,写出寒风中的自然与人。江南而有霜雪,并且很重,这是雁门之风所带来的自然界的变化。“衣服单”,故对风之寒感受尤为深切。气候寒冷而衣服犹单,适足见出他的贫寒。况且这“衣服单”的又非寻常之人,竟是“相如”!“相如”即司马相如。据《史记》载,相如自梁返回故里,“家贫无以自业”,其后,因《子虚赋》被汉武帝赏识,乃成为受朝廷重视的辞赋巨笔。在诗中,作者以相如自况,意谓自己有旷世奇才,却遭此窘困,衣不暖体。《谈薮》载吴均《剑骑诗》云:“何当见天子,画地取关西”,是以直接了当的方式表明自己具有非凡的才能。此诗则以隐喻的方式表现了同样的自负。“沈云”二句继续写“倚户”所见。“沈云”即浓云、乌云。“乔树”即高树。浓云郁积,掩蔽高树。“灭”亦为遮蔽不可见。此二句互文以见义。“沈云”即隐乔木,自然也隐乔木所植根的层峦;“细雨”所灭,既有层峦,亦含峦上乔木。前面所说的霜雪,主要是从冬天的气候而言,未必是眼前实有之物;此句的“细雨”乃是“倚户”时正在降落之物。这是对眼前景物的实写。然而,景语亦即情语。在“沈云”两句描写的景物之中,也深深地寄寓了作者的不平之感。据本传载,均任吴兴主簿,不得意,去之。此诗前句以相如自况而怨衣单,从处境着眼,抒写怀才不遇的怨悒。此二句进而以乔树隐、层峦灭暗喻自己不为世所知。这是从外界条件不利处着眼,写出自己不得一展怀抱的原因在于为某些外在条件所障蔽。末二句由“倚户”远望转向室中,宽慰自己权且以酒与琴相伴度过寒冷的长夜。同时,这二句也对自己不逢其时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慨叹。

这首诗从忧写起,由忧及寒,因寒增忧,并揭示出忧的原因。全诗以较多篇幅写景,却又景中寓情,构成清拔古朴的意境。

作者介绍
[挑错/完善]

吴均 :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明人辑有《吴朝清集》。...[详细]

吴均的名句
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酬周参军诗古诗原文赏析-吴均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