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文本一:鲁穆公问于子思曰 文本二:子思自齐反卫阅读答案与翻译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文本一: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公不悦,揖而退之。成孙弋见。公曰:“向者吾问忠臣于子思,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成孙弋曰:“噫,善哉言乎!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尝有之矣。恒称其君之恶者,未之有也。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效禄爵者也。恒称其君之恶者,远禄爵者也。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选自《鲁穆公问子思》)

文本二:

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子思曰:“臣羁旅于此,而辱君之威尊,亟临筚门,其荣多矣。顾未有可以报君者,唯达贤尔。”卫君曰:“贤则固寡人之所愿也。”子思曰:“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君曰:“必用以治政。”子思曰:“君弗能也。”君曰:“何故?”答曰:“卫国非无贤苏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曰:“虽然,愿闻先生所以为贤者。”答曰:“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君曰:“必以实。”子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君曰:“其父祖何也 ”答曰:“世农夫也。”卫君乃卢胡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农夫之子,无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子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亦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受,则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

(节选自《孔丛子·抗志第十》)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

B.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

C.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

D.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冋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恒称其君之恶者”与“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恒”含义相同。

B.“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审”含义不同。

C.“贤而有实者也”与“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两句中的“贤”含义相同。

D.“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与“腹犹果然”(《逍遥游》)两句中的“果”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穆公对子思的回答感到困惑,就召见成孙弋请他解除疑惑,成孙弋认为子思的话很有见地,同时也表明总是能指岀君主的过错的人还未有过。

B.为报答卫国国君的厚遇,子思认为自己只能向他推荐贤能之士,并在交谈时指出卫国不缺乏贤才却没有好的国政是因为贤才没有得到重用。

C.对于应该如何取用贤能之才,子思认为不是靠名声,而是要靠实际能力,并趁机向卫国国君推荐卫国东部边境的李音,说他就是有实际能力的贤人。

D.与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贤人,但他们的后人,也就是现在鲁国和卫国的国君不一定圣贤一样,李音也未必会像他的祖辈一样一世务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子思对鲁穆公和卫国国君的进言各有何侧重?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子思?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分)

10.B(“步”与“玉趾”之间是动宾关系,意为“迈开脚步”,中间不可断开,因此应在“犹步”前断开,可排除AC两项;“愿有赐于寡人”意为“希望对我有所赐教”,语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因此应在“愿”前断开,可排除A、D两项。)

11.B(两个“审”字含义相同,都是“知道”的意思;A.两个“恒”字的意思都是“常常”,正确;C.两个“贤”字的意思都是“贤良”,正确;D.第一个“果”的意思是“果然”,第二个“果”的意思是“充盈,饱足”。)

12.A(“就召见成孙弋请他解除疑惑”曲解文意,文本一中说的是成孙弋觐见时,鲁穆公趁机向求教,而非主动召见他。)

13.(1)为了道义而远离俸禄爵位,(如果)不是子思,怎么会听说这种事呢。(关键词“义”“禄爵”“恶”各1分,句大意1分)

(2)您说历代有功勋的旧臣的儿子没有全都给他安排官职,那么我所说的有贤能之才却没有被任用果然真实啊。(关键词“官”“见”“信”各1分,句子意1分)

14.子思对鲁穆公进言是教其如何识别忠臣,(1分)对卫国国君进言时则希望他治理国家要重用真正的贤才。(1分)这表现出子思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劝谏的负责态度。(1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鲁穆公向子思问道:“怎样才能称作忠臣 ”子思说:“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可以称作忠臣。”鲁穆公(闻言)不高兴,向子思作揖后就让他退下了。成孙弋觐见。鲁穆公说:“刚才我向子思问忠臣的事,子思说:‘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可以称作忠臣。’我对此感到困惑,还没有想明白。”成孙弋说:“噫,这话说得好呀!因为君主而失去生命的人,曾经是有的。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还未有过。因为君主而失去生命的人,效忠的是俸禄和爵位。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是远离俸禄爵位的。为了道义而远离俸禄爵位,(如果)不是子思,我怎么会听说这种事呢。”

文本二:

子思从齐国返回卫国,卫国国君到子思的住处问他说:“先生是鲁国士人,但不认为卫国面积狭小,仍然亲自前来安慰恤问,希望对我有所赐教。”子思说:“我寄居在这里,辱没您的威严,您多次光临寒舍,那是莫大的荣幸啊。想想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答您的,只荐举贤才罢了。”卫国国君说:“(得到)贤才本来就是我所希望的。”子思说:“不知道您想要怎么任用贤才 ”卫君说:“一定用他们来治理国政。”子思说:“您做不到。”卫君问:“为什么 ”子思回答说:“卫国并非没有贤能的人士,您却没有良好的国政,这是贤能人才没有被任用的缘故啊。”卫君说:“即使这样,(仍)希望听听先生所认为的贤才(应该怎样任用)。”子思回答说:“您将要根据名声取用士人呢,还是根据实际能力取用士人呢 ”卫君说:“肯定根据实际能力。”子思说:“卫国的东部边境有个叫李音的人,他贤能且有实际能力。”卫君问:“他的祖辈是做什么的 ”子思回答说:“世代都是农民。”卫君就呵呵大笑说:“我不喜欢农民,农民的儿子,没地方任用他们。况且历代有功勋的旧臣的儿子,(也)没能全都给他们安排官职。”子思说:“我举荐李音,是举荐他的贤能。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贤人,现在鲁国、卫国的国君不一定都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圣贤,李音的祖辈虽然善于务农,但是李音也未必与他的祖辈一样。您说历代有功勋的旧臣的儿子没有全都给他们安排官职,那么我所说的有贤能之才却没有被任用,果然真实啊。我问您,本来就是怀疑您取用士人不是根据实际能力。现在您不问李音为什么能成为贤能之才,却听说他祖辈世代都是农民,就嘲笑并且不接受他,那么您取用士人果真是相信名声却不凭借实际才能啊。”卫君理亏而无言以对。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答案

相关阅读
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文本一:鲁穆公问于子思曰 文本二:子思自齐反卫阅读答案与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