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①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10分)

①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②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③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④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⑤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1)下列对选文中加点词及其所在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恶,厌恶;仁者厌恶不仁,其心仍本于爱人。

B. 耻,感到耻辱;士志于行道,不会在意衣食。

C. 游,研习;研习六艺,可以成才,也能进德。

D. 夺,掠夺;匹夫有勇力,所以不能掠夺其志。

(2)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写出对选文中线句的理解,并结合生活体验举一例说明。(4分)

(3)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孔子对“志”的看法,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其当代价值。(4分)

(1)D(2分)

【解析:“夺”,强行改变;匹夫若志向坚定,是不会被外在力量强行改变的。】

(2)(4分)

第一问答案示例:

①能提出紧要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深入思考。

②问与自己所学切近的问题,并思考近前的事。

③请教别人有关切身的事情,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④能就己身亲切处去问,接近处去思。

⑤恳切地发问,并且不断思考问题。

第二问答案示例:

①在生活中发现自己不懂之处,进一步思考自己不懂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并针

对症结努力探求解决之道。

②在生活中发现不合理的现象,进一步思考其症结所在,并基于自己的体验与认识

努力探求改变不合理现状的方法。

【评分细则:恰当理解句意,得2分;举例适当,得2分;共4分;意思对或言之

成理均可得分。】

(3)(4分)

第一问答案要点:

①“志”是成就仁德的志向。

②“志”是弘扬仁道的意愿。

③“志”是坚定不移的力量。

④“志”是至死不渝的信念。

⑤“志”是用心专一的状态。

第二问答案示例:

①当今社会追求“友善”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践行需要人们追求仁德,有爱人之心;具有这样仁德的人,才能有“友善”之举。

②当今社会推崇的诚信、友善与和谐等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儒家的“信”“善”“和”

等仁道一脉相承,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弘扬。

③当代人在实现志向的过程中,要有坚定不移的定力;这样,才不会因不良的影响

而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

④当代人要传承家国情怀,要肩负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样的追求应该成为至死不渝的坚定信念,并体现在行动之中。

⑤当代人要想取得学业的进步或事业的成就,也需要用心专一;如果学习、做事的

过程中三心二意,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评分细则:答出对“志”的2条看法,得2分;就其中一点谈其当代价值,得2分;共4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论语》选文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如果在修养仁德方面用心,就不会不存善意地一味厌恶他人。”(《论语·里仁》)

②孔子说:“士人对于行道有坚定的志向,却对粗劣的衣食感到羞耻,不值得跟他谈论道。”(《论语·里仁》)

③孔子说:“立志求道,据守于德,不违背仁,研习六艺。”(《论语·述而》)

④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失去主帅,但匹夫坚定的志向却不可能被改变。”(《论语·子罕》)

⑤孔子说:“有志之士,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为求得生存而妨害仁德的修养,会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论语·卫灵公》)

⑥子夏说:“广博地学习并且坚守自己的志向,能提出紧要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深入思考,仁德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之中修养的。”(《论语·子张》)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①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11003号-2 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