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朝三暮四成语故事,成语“朝三暮四”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作者:朝三暮四 成语故事大全 来源:网络
【拼音】朝三暮四zhāosānmùsì
【释义】1.(古意)指聪明人善于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2.(今意)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或者用来比喻花心,想得太多。
【出处】庄周《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主人公】
【反义词】墨守成规、一尘不变、以一贯之、从一而终。
【近义词】反复无常、朝令夕改、变化多端、朝秦暮楚。

【成语故事】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理解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关键词:朝三暮四,成语故事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朝三暮四成语故事,成语“朝三暮四”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