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历史文化探索:因材施教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作者:佚名 成语故事大全 来源:网络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出自《论语·先进篇》。接下来国学梦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春秋时期,赫赫有名的孔子成为了中国最早公开讲学的教育家,他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因材施教”就是其中一个。孟武伯、孟懿子、子夏、子游四人都开诚布公地问孔子怎样做才算是“孝”,孔子给予他们的回答却是不相同的:孟武伯对父母的冷暖病痛从来都不注意,孔子推心置腹地对他说,首先要关心父母的健康,才称得上孝;孟懿子是鲁国的达官贵人,一直以来对“周礼”就视而不见,常有违犯周礼的僭(jiàn)越行为,孔子就跟他说,无论父母生前死后,都要遵守周礼,才称得上孝;子游、子夏平时对父母生活还是很关注,孔子就对他们说对待父母的态度和蔼可亲,必恭必敬便是孝。同是一个“孝”,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孔子都给予了不同的回答,这便是有的放矢的教育。

关键词:成语故事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历史文化探索:因材施教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