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如何解释成语曲高和寡?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作者:佚名 成语故事大全 来源:网络

如何解释成语“曲高和寡”?有什么典故?下面国学梦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 曲高和寡

【拼音】: qǔ gāo hè guǎ

【解释】: 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成语故事】:

宋玉是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学生。有一天,楚襄王问宋玉:现在不少人对你有意见,你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宋玉转弯抹角地回答说:有位歌唱家在我们都城的广场上演唱,唱《下里》《巴人》这些通俗歌曲时,有几千听众跟着唱起来;唱《阳春》《白雪》这类高深歌曲时,能跟着唱的只有几十人;到了唱更高级的歌曲时,跟着唱的只有几个人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曲调越是高深,能跟着一起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自己品行高超,一般的人不能了解,所以有人说三道四。

和(音贺)指跟着别人唱;寡是少的意思。

这个成语后来比喻言论、作品很深,能理解的人很少。有时也用来讽刺别人自命不凡。

关键词:成语故事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如何解释成语曲高和寡?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