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成语出处】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释义: 阻止百姓批评的危害,比堵...
【功亏一篑成语出处】 《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释义: 篑(kuì):筐。是说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比喻事情最后由于松劲或缺少条件而没有成功。含惋惜...
【前功尽弃成语出处】 《战国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也。” 释义: 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成语出处】 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广韵》又云: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
你们知道羊陆之交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羊陆之交,指的是伸出两个阵营的交情。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西晋将领羊祜和孙吴将领陆抗,两个敌对国家的将领在交战边境和睦相处,被称为羊...
【惩一警百成语出处】 《庸庵笔记·威丰季年三奸伏诛》:“用特惩一儆百,期于力振颓靡。” 释义:警:警戒,也做“儆”。指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惩一警百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大...
【志在四方的意思】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释义: 四方是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成语,“...
【楚囚对泣的意思】 宋·杨万里《新亭送客》:“柏壁置人添一笑;楚囚对泣后千年。” 释义: 原指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后泛指处于困境,无计可施的人。比喻在情况困难、无法可想时相对...
【钻木取火的出处】 《关尹子·二柱》:“形之所自生者,如钻木得火。” 释义: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钻木取火的故事】 传说,在远古蛮荒时期,人们还不知道有...
【毕恭毕敬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释义:是指十分地认真和尊敬形容态度很恭敬,后来也形容十分端庄有礼。 【毕恭毕敬历史故...
【邻女窥墙的出处】 先秦·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释义: 战国时宋玉邻家有美女倾心于他,三年间常爬上墙头偷窥,但宋玉从未动心。后形容女子对...
【行将就木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释义: 木:棺材。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 【行将就木成语故事】 重耳是春秋时晋献公的...
【止渴望梅的成语出处】 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诚吾党大不幸了!” 释义: 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
【重蹈覆辙成语出处】 《后汉书·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释义: 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以前的错误。...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的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释义: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前程万里成语出处】 1、唐尉迟枢《南楚新闻·崔铉》:“﹝崔铉﹞为童儿时,随父访於韩公滉……滉乃指驾上鹰命咏焉,遂命牋笔。略无伫思,於是进曰:‘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
【请人捉刀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释义: 捉刀:指代人作文。代人做事或写文章。 【请人捉刀历史故事】 三国时...
【不念旧恶成语出处】 《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释义: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不念旧恶成语故事】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的王子,父亲死...
【百感交集成语出处】 宋·陈亮《龙川集·祭喻夏卿文》:“泪涕横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释义: 百,形容多;感,感想,情感;交集,指不同的感想同时发生。无数感想交融汇集...
《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释义: 汉语成语,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同“千人...
时常会有人问及为什么成龙的儿子房祖名不姓成而姓“房”,甚至有人说房祖名不是成龙的亲生儿子。 但是,成龙的本名其实不是成龙,也不是网友盛传的陈港生,而是房仕龙。 成龙在曼谷和...
【专心致志成语出处】 《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释义: 致:尽,极。志:志向,志趣。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成语由来】 战国时...
【作法自毙成语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嗟乎!为法之敝;一至于此哉!” 释义: 毙:死。自己立法,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 【作法自毙成语由来】 秦孝公为了使秦国国富民强,同意...
【削足适履成语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未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释义: 足:脚。履:鞋。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些以适应...
【天无二日成语出处】 《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释义: 日:太阳,比喻君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
【得陇望蜀的出处】 1、《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2、唐·李白《古风》诗:“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3、清·曹雪芹《红楼梦》第...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释义: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箪食瓢饮的历史故事】 孔子一生共收了三千名学生...
【外强中干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释义: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
清·龚自珍《对策》:“进身之始;言不由衷。” 释义:意思是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言不由衷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弱,周天子不再受...
【士别三日 当刮目相待成语出处】 出处一:《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开诚布公的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释义: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
【捕风捉影的出处】 《汉书·郊祀志下》:“求之;荡荡乎如系风捕影;终不可得。” 释义: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 【捕风捉影的故事】 谷永,字子云,长安(今陕...
【囊萤映雪的成语出处】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释义: 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
【狡兔三窟的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释义: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比喻避祸藏身的地方多...
【望门投止成语出处】 1、《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2、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尸变》:“有车夫数人,往来负贩,辄寓其家...
【以暴易暴成语意思】 《史记·伯夷列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释义: 用凶暴的代替凶暴的,指统治者改换了,可是暴虐的统治依然不变。现也指用暴力对付...
【别有天地成语出处】 唐·李白《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释义:指另有一种境界。现多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 【...
【千载难逢成语出处】 1、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瘐杲之传》:臣以凡庸,谬徼(侥)昌运,奖擢之厚,千载难逢。 2、唐.韩愈《韩昌黎全集.潮州刺史谢上表》宜定乐章,以告神明,东巡泰山,...
【买椟还珠成语出处】 宋·程颐《与方元寀手帖》:“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蔽;人人皆是。” 释义: 椟(dú):木匣子。比喻取舍不当,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 【买椟还珠历史...
【鱼目混珠成语出处】 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昭明文选》卷四十〈弹事笺奏记·笺·到大司马记室笺〉:“明公道冠二仪,勋超遂古,将使伊周奉辔,桓...
【七步成诗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
【出尔反尔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释义: 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
【心怀叵测成语意思】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释义: 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心存险恶,不可推测。也作“居心叵测。” 【...
【亲痛仇快成语出处】 汉·朱浮《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释义:做事使自己人痛心,使敌人高兴。指某种举动只利于敌人,不利于自己。 【亲痛仇快成语...
【老马识途的出处】 宋·毛谤《寄曹使君》:“请同韶采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释义: 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
【乐不思蜀的出处】 清·王韬《淞隐漫录》:“如果没于洪涛;获此妙境;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 释义: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
【簪缨世族什么意思】 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释义:簪缨世族(zān yīng shì zú):旧时指世代做官的人家。 【簪缨世族完整出处】 八哀诗...
【罄竹难书成语出处】 《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释义: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 【罄竹难书...
【病入膏肓成语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医生;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 形容病情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
【超群绝伦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释义: 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指的是超出众人,同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