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崇胜寺后有竹千余竿独一根秀出,人呼为竹尊者因赋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崇胜寺后有竹千余竿独一根秀出,人呼为竹尊者因赋诗

惠洪

高节长身老不枯,平生风骨自清灌。

爱君修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

未见同参木上座,空余听法石於菟

戏将秋色分斋钵,抹月批风得饱无?

(注释)①大夫:秦始皇东巡泰山避雨于松树下因树护驾有功遂封为“五大夫”爵位。②於菟:老虎佛经中有老虎听法的故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身高节,风骨清癯既写竹子外形,又写其内在美质形神具备。

B.竹尊者虽没像真僧参拜木莲花座上的佛,却日日听法,修炼成高僧。

C.诗的表层是以人拟物,深层意旨却是由物见人,表达清雅高洁的理想。

D.全诗语言平淡诙谐,意境清雅含蓄,而骨子頗硬,可谓深得咏物真谛。

(2)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8.(1)B

(2)颔联的意思是竹风骨凛然,作为隐逸君子化身受人喜爱;寒松接受了大夫称号,成为尘俗中的“官宦”而被讥笑;以寒松对比(衬托),进一步整哪样修竹的高节和风骨,也赞美寺中高僧德智兼备。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日日听法”理解错误;诗中“空余听法石於菟”指竹旁有虎状岩石,如听竹尊者说法,诗人暗示“竹尊者”也是一流僧人。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歌句内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能力。理解诗句大意,抓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进行赏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的颔联有何含意。仔细阅读诗歌颔联“爱君修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前一句写“爱”修竹尊者,表达出对修竹的喜爱之情;后一句写“笑”寒松被秦始皇封为“五大夫”,不像修竹那般有“平生风骨”;写竹而提松,采用对比手法,用松来反衬竹的高节风骨;而“竹”的风骨也暗示寺中僧人的高风亮节,以物衬人。答题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赏析作答即可。

译文:

节节高的修长身躯,虽年老却不枯萎;竹的平生风骨自然清癯怡人;喜爱你这修竹被称为尊者,却要嘲笑那自诩孤直的寒松接受了“五大夫”的称号;没有看见与你同时参佛的僧人上座,只留下一座虎形石头听你讲法;游戏将秋色分在斋钵中,一抹月色,一缕微风能够填饱你的肚子吗?

赏析:

首联写竹的形象,先刻其外在,有节,身长,“不枯”已初见风骨;接着写出“竹”清癯的风骨,令人赞叹。颔联表达作者自己对竹的情感,竹在寺院中被称为“尊者”,隐逸超脱,品格高洁;而同为岁寒三友的松却接受皇帝册封,对比之下更显出竹的高洁;颈联用石虎听法的典故暗示竹尊者也是一流僧人,此处以物喻人,暗含诗人对寺中僧人佛法水平的推崇;尾联化虚为实,趣味十足,说竹尊者斋钵中应该盛上一抹秋色,以月色风露为食,“餐风饮露”,更显高洁。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崇胜寺后有竹千余竿独一根秀出,人呼为竹尊者因赋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