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寿阳曲·江天暮雪》《江天暮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阅读下面两首元诗,完成14~15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江天暮雪

马致远陈孚

天将暮,雪乱舞,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梅花半飘柳絮。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江上晚来堪处,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钓鱼人一蓑归去。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诗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点染了幽深的色彩,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B.陈诗“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二字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

C.陈诗尾联活现出一个顺适环境的渔翁形象,这与柳宗元江雪》中“蓑笠翁”的形象不同。

D.两首诗都“诗中有画”,“一蓑”二字增添了画面的纵深之感,寄托了诗人落寞悲凉的情感。

15.两首诗描摹暮雪都很传神,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答案:

14.【答案】D

【解析】陈孚的《江天暮雪》没有落寞悲凉之感。

15.【答案】示例:

①两首诗动词使用都很传神。马诗着一“舞”字,陈诗着一“卷”字,写出了风助雪势、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

②两首诗都善用比喻状写暮雪之形态。马诗把纷飞的雪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雪乱舞”的景象;陈诗以“玉”喻雪,形象地写出雪的晶莹剔透之态。

③陈诗还用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暮雪的美妙。“卷玉花”写出大雪纷扬的动态之美,“汀洲白浩浩”写出雪境静寂之美;“千崖暮如晓”烘托了暮雪所特有的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马诗写的是动景,正面描写。

【评分细则】每点2分,共6分。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寿阳曲·江天暮雪》《江天暮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