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易水》《渡易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易水

[唐]胡曾

一旦秦皇马角生,燕丹归北送荆卿。

行人欲识无穷恨,听取东流易水声。

【注】①《燕丹子》载:“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丹仰天叹,乌即白头,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

渡易水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①陈子龙:明末抗清义士。②并刀:一种锋利的刀。③匣中鸣:相传楚国剑工铸成的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将要杀敌饮血时常作匣中鸣。

17.(本题5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易水》前两句从咏史写起,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交代易水送别的背景。

B.《易水》后两句回到现实,以行人的口吻说“东流易水声”中包含“无穷恨”。

C.《渡易水》前两句运用典故,借名刀在匣子里发出鸣响,抒发不平之气。

D.《渡易水》后两句写易水美景,以议论作结,强烈表达了英雄失路的悲愤之情。

E. 两首诗都写到“易水”的景物,胡诗是静态写景,陈诗是在船上动态观察。

18.(本题6分)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7.BE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以行人的口吻说”理解错误,是作者告诉行人;E项,看不出动态写景、静态写景。这两首诗都是怀古诗,都是对荆轲刺秦的凭吊。

18.《易水》表达了诗人对荆轲刺秦王失败的遗憾和惋惜之情。当年刺秦王的英勇荆轲已无处寻觅,只有滔滔易水千百年来还在悲壮地流淌。《渡易水》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并刀夜鸣,悲歌不平,易水依旧,云淡草青,但世间却找不到可以让诗人为之壮行的英雄。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第一首在第三句中有明显的情感词“恨”,遗憾;第二首在第二句中也有这样的词语“悲歌”“不平”,结合注释可知是报国无门的愤恨之情。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易水》《渡易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