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江阴浮远堂阅读答案-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口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口。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江阴,山之北水之南为阴,江阴即江南。

13.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____诗。

14.根据诗歌写作要求及诗意,可以填入第二句诗末最确切的一项是(   )

A.愤B.愁C.舟D.悲

15.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13.七言绝句(绝句,近体诗)

题干“本诗从体裁上看”,首先明确诗歌体裁,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根据诗歌内容判断该首诗是七言绝句。

14.B

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绝句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大类。其中平起式又分两种:一、平起平收,首句押韵;二、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仄起式也分两种:一、仄起平收,首句押韵;二、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浮”是仄声,根据流、望、州三字判断不押韵,故该句是仄起仄收,排除C、D;再根据诗歌内容,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之情,故这里填“愁”更符合诗歌情感表达。

故选B。

15.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 “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心裁,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江阴浮远堂阅读答案-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口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