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张舜民《村居》陆游《西村》阅读答案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村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①竹绕篱,榆钱②田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③归。

西村

[宋]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④黄昏。

(注)①陂田:山田、水田。②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称榆钱。③两两:成双成对。④耿:微明的样子。

18.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寒鸦”写出了晚秋的宁静肃穆。

B.《村居》以绮丽的语言客观描绘村居所见,情感内蕴不露。

C.《西村》除了描写自然风光,还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幻。

D.两首诗都描写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然风光,表现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

19.“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两句颇为人推赏,请简要赏析。

20.《村居》与《归园田居(其一)》都描写了田园风光,但在写景抒情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试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18.B项,“《村居》以绮丽的语言客观描绘村居所见”理解错误,由“水绕陂田”“竹绕篱”“槿花稀”“牛背”等可以看出,《村居》一诗中应该是质朴的语言。

19.这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牛缓缓行进,带得寒鸦而归,牛的“动”愈衬出环境之“静”,构成一幅恬静清雅的村居图;“寒鸦”静立牛背,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面,渲染了静谧、清幽乃至寂寥的村居氛围。

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夕阳西下,在暮色苍茫中,一头牛缓缓归来。牛背上没有短笛横吹的牧童,只立着两两悠闲自在的寒鸦。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因此,这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20.(1)写景方面:都运用了远近结合和动静结合的手法,但《归园田居(其一)》写景主要运用了白描的写法,而《村居》采用远近交替的写法,重在对场景气象的渲染烘托。

(2)抒情方面:都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但《村居》后两句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使整首诗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了一层淡淡的闲愁。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张舜民《村居》陆游《西村》阅读答案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