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王镃《寄杜北山》阅读答案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寄杜北山①
王镃②
倦客萧萧两鬓秋,柳丝无力绊归舟。
晓风落叶辞高树,夜月行人在别洲。
千里关河乡国梦,一江烟浪古今愁。
雁声过尽青天阔,却忆同登望海楼。
【注】①杜北山,宋代诗人。②王镃(zī),南宋诗人,宋亡后隐居不仕。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无力”将柳条人格化,既写出秋意萧索,又表现出诗人归心难酬。
B. 颔联,写途中所见,晨风里树叶萧萧而下,夜月中漂泊的游子寄居他乡异地。“晓”“夜”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C. 颈联,“千里关河”“一江烟浪”境界阔大,写思乡之梦飞越千山万水,状无形之愁如在眼前,极言归心之切,愁思之浓。
D. 尾联,末句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写法上如出一辙。
16.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5. D  D项,“尾联,末句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写法上如出一辙”错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采用对写方式,让思念从对面飞来;本诗则从自己写起,回忆起曾经一同登上望海楼的情景,属于一般想象。
16. ①时光易逝、人生迟暮之感;②久居异乡、归家心切之情;③国破家亡、思亲念友之愁。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诗句 “倦客萧萧两鬓秋”写诗人作为漂泊之人非常疲倦,头发花白稀疏,写出了时光易逝,人生迟暮。“柳丝无力绊归舟”一句将“柳丝”人格化,运用拟人手法,写柳条无力牵绊住归乡的船,表现出诗人归家心切,却又归心难酬。颔联,“晓风落叶辞高树,夜月行人在别洲”写出了晨风里树叶萧萧而下,夜月中漂泊的游子寄居他乡异地,抒发了诗人久居异乡、归家心切之情。颈联,“千里关河”“一江烟浪”境界阔大,写思乡之梦飞越千山万水,状无形之愁如在眼前,极言国破家亡的愁苦,抒发了诗人故土难归,思乡心切之情。尾联“雁声过尽青天阔,却忆同登望海楼”紧承上联,诗人无可奈何之下,只得看听雁过哀鸣,无可奈何,回忆起曾经一同登上望海楼之情景。


文章标签: 舟   人生   青天   登楼   异乡   落叶   大雁   杨柳   愁   梦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王镃《寄杜北山》阅读答案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