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宿王昌龄隐居①

常 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②群。

【注】①王昌龄未出仕时,隐居在石门山。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在此。②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指溪水深不可测,王昌龄隐居之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之上。

B.颔联写夜宿此地所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以拟人手法写明月不知主人不在,仍来相伴。

C.颈联“宿”“滋”二字生动传神:“宿”,写花影像安睡在庭院中一样;“滋”,写苔藓在滋长蔓延。

D.尾联点明志向,将要归隐与鸾鹤为伴,"亦"字是说要学王昌龄隐逸,实际可能是劝他坚持归隐的初衷。

16.明代谭元春在《唐诗归》中点评此诗:“是昌龄一幅小像。”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15.A(“溪水深不可测”错,“深不测”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指溪水流得很远。“清溪深不测"可以翻译为"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

16.本诗描写了王昌龄品格高尚、情趣高雅的隐士形象。(2分)在前三联中,诗人以隐居环境的清静幽深来侧面烘托王昌龄的形象。(2分)在尾联中,连诗人自己也动了离开俗世隐居的心思,衬托了王昌龄清洁高雅的隐士形象。(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宿王昌龄隐居阅读答案-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