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岁暮到家》《游子吟》阅读答案与解析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诗开篇叙写母亲爱子之心没有止境,孩子岁暮及时归家让母亲惊喜万分,一个“喜”字,包含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期盼。

B.蒋诗颈联叙写母亲与孩子相见的情景:母亲因思念孩子而面容清瘦,孩子十分怜惜;母亲问长问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

C.蒋诗“寒衣针线密”,化用孟诗诗意,母亲那一针一线,细细密密地缝好的针脚,蕴含了多少慈母对孩子的关怀与怜爱。

D.两首诗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16.两诗都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请简要分析二者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15.B.“母亲因思念孩子而面容清瘦,孩子十分怜惜”理解错误,应是“母亲看到儿子面容清瘦,十分怜惜”。

16.①两诗都以直抒胸臆手法抒发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如“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②蒋诗借细腻的慈母形象刻,寄托对母亲的感恩、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孟诗用白描、比兴手法表现母子深情,将儿女比作小草,母爱比作阳光,巧妙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相同之处:两首诗都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蒋诗写“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写儿子不敢向母亲诉说自己境况的心情。承接前面母亲对自己的嘘寒问暖,儿子低头徘徊,愧疚于自己常年在外,不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怕母亲难受,更不敢向母亲诉说羁旅漂泊中的辛苦。诗人对自己不能孝敬母亲的惭愧之情溢于言表。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就像是那小草,而母亲的爱则是那无私的太阳,如此深沉无私的母爱,又哪里是小草随随便便就能报答得了的?

不同之处:蒋诗通过语言、行为刻画了一位慈母形象,“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首联写了自己到家时母亲的喜悦之情,一个“喜”字刻画出母亲见到儿子的喜悦;“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颈联写了母子见面后的心理和语言。母亲见到儿子,感叹儿子变廋了,询问儿子,在外面奔波,是不是很辛苦?一“怜”一“呼”一“问”,一个怜爱儿子的慈爱母亲形象跃然纸上。孟诗用白描、比兴手法来表现母子深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就像是那小草,而母亲的爱则是那无私的太阳,如此深沉无私的母爱,又哪里是小草随随便便就能报答得了的?将儿女比作小草,母爱比作阳光,巧妙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关键词:阅读答案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岁暮到家》《游子吟》阅读答案与解析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