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晋书·顾恺之列传》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顾恺之因“痴”而被人戏弄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桓温引为大司马参军甚见亲昵。温薨后,恺之拜温墓,赋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或问之曰:“卿凭重桓公乃尔,哭状其可见乎?”答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恺之每重嵇康四言诗,因为之图,恒云:“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或请其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年六十二,卒于官。

(选自《晋书·顾恺之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B. 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C. 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D. 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赋,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讲究韵律,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

B. 薨,周代天子、诸侯死之称。天子、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

C. 明府,汉魏以来对郡太守的尊称,又称明府君;唐以后多专称县令。

D. 省,中国古官署名,尚书、中书、门下等官署皆设于禁中,因称为“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恺之博学多才,以此自许。顾恺之博学有才气,曾经创作《筝赋》,并说他的赋好比嵇康的琴,不懂得欣赏的人会遗弃它,有见识的人会珍惜它。

B. 顾恺之见重桓温,作诗祭拜。他被桓温举荐为大司马参军,很受桓温的亲近,桓温死后,恺之祭拜桓温之墓,当场赋诗表达自己失去倚重的悲痛之情。

C. 顾恺之善于绘画,无与伦比。顾恺之擅长绘画,构图特别高妙,谢安认为还没有人能达到这种成就,恺之认为画像的传神在于眼珠,比四肢的美丑重要。

D. 顾恺之因受赞扬,彻夜吟诗。顾恺之的官署与谢瞻相邻,他在夜里咏诗,谢瞻常常不睡觉,而在远处赞扬他,顾恺之受到鼓励,便一直吟诵到天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

(2)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14. 顾恺之因“痴”而被人戏弄,在文中有哪些表现?

【答案】

10. A 11. B 12. D

13. (1)顾恺之夸耀自己,言过其实(超过实际),少年于是用称赞他来戏弄他。又好咏诗,自己认为颇有古人风韵。

(2)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骗他说:“这是蝉用来藏身的树叶,拿它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自己。”

14. ①被少年称赞戏弄。②月下咏诗被谢瞻戏弄。③被桓玄用柳叶戏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各半”的对象是“痴黠”,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C;

“俗”是主语,“传”是谓语,“恺之有三绝”是完整的句子作宾语,完整的主谓宾不能拆开,排除选项D。

故选A。

句子翻译:当初,顾恺之在桓温府任职,桓温常说:“顾恺之身上痴呆与狡黠各占一半,合起来评判一下,正好平衡。”所以世俗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B.“薨,周代天子、诸侯死之。天子、诸侯死为薨”错,应是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谢瞻常常不睡觉”错,原文有“瞻将眠,令人代己”之语,意思是“谢瞻将要睡觉,令人代替自己”。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矜伐”,夸耀;“谓”,认为;“风制”,风度、风韵。

(2)“绐”欺骗;“翳”掩蔽物;“此……也”,判断句,这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可知被少年称赞戏弄。

由“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可知月下咏诗被谢瞻戏弄。

由“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可知被桓玄用柳叶戏弄。

参考译文:

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郡无锡县人。父亲顾悦之,曾任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曾经创作《筝赋》,对人说:“我的赋好比嵇康的琴,不懂得欣赏的人一定会认为写的不好把它遗弃,见识高明的人因为它高妙奇特而加以珍惜。”桓温举荐他为大司马参军,很受桓温的亲近。桓温死后,恺之祭拜桓温之墓,赋诗道:“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有人问他说:“你如此的倚重桓公,痛哭的情景可以用诗句来表达吗?”顾恺之答复说:“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顾恺之尤其擅长绘画,构图描绘特别高妙,谢安特别看重他,认为有人类以来没人能达到这种成就。恺之每次画人像完成,经常好几年不点眼珠。人们问他缘故,他回答说:“四肢的美丑,与最精妙的地方本来没有什么关系,画像的传神,正在这个地方。”恺之一直看重嵇康的四言诗,所以为诗画图,常说:“画出手挥五弦的场面容易,画出目送归鸿的意境很难。”每画成一幅人像,都妙绝一时。曾经画裴楷人象,在面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人像特别的有精神。又为谢鲲画像,将人画在石岩里,说道:“这个人应该置身于丘壑之中。”想要为殷仲堪画像,仲堪有眼病,坚决拒绝。顾恺之说:“您的特点正是在眼上,如果将眼球点的黑黑的,再用飞白笔法涂色其上,使眼睛像薄云遮蔽月亮,不是非常美吗?”仲堪才答应了他。顾恺之夸耀自己,言过其实,少年于是用称赞他来戏弄他。又好咏诗,自己认为颇有古人风韵。有人请他效仿洛生咏诗,他说:“哪里至于学那个老奴婢的声音!”义熙初年,担任散骑常侍,(官署)与谢瞻相邻,夜里在月下长时间咏诗,谢瞻常常在远处赞扬他,恺之越发的用力吟诗忘记了疲倦。谢瞻将要睡觉,令人代替自己,恺之没有察觉出异样,于是一直吟诵到天亮才停止。顾恺之特别信奉小法术,认为用心访求一定能得到。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骗他说:“这是蝉用来藏身的树叶,拿它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自己。”顾恺之特别高兴,拿树叶遮蔽自己,桓玄当着他的面小便,顾恺之相信桓玄看不见自己,非常的珍惜这片树叶。当初,顾恺之在桓温府任职,桓温常说:“顾恺之身上痴呆与狡黠各占一半,合起来评判一下,正好平衡。”所以世俗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六十二岁那年,死于任所。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答案

相关阅读
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晋书·顾恺之列传》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顾恺之因“痴”而被人戏弄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