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甲】宋之丁氏【乙】昔者曾子处费阅读答案

作者:佚名 古诗词考题 来源:网络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乙】昔者曾子①处费②,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③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杆④逾⑤墙而走⑥。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费:鲁国的地名。③族,指姓氏。④杼(zhù):织布机的梭子。⑤逾:越过。⑥走:逃跑。

【丙】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①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②,玃似母猴③,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数(shuò):多次。②玃(jué):古书上说的一种大猴子。③母猴:猴的一种,也叫沐猴、猕猴、马猴。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得一人之使/逢入京使

B.昔者曾子处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其母尚织自若也/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D.人之与狗则远矣/亲贤臣,远小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11.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B.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C.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D.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12.以上三则选文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哪句原文可以看成应对该问题的正确观点?网络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做?(3分)

9.(2分)B。(A.使唤,劳力/使者。B.都是“居、住”的意思。C.如/你。D.距离大,差别大/疏远,远离。)

10.(4分)①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关注点:求闻、若此、无闻、句意)②这就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关注点:愚者、大过、表原因的判断句、句意)

11.(2分)C。(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12.(3分)反映的是如何面对谣言的问题。(1分)正确观点是“夫得言不可以不察”。(1分)谣言一再重复,就可能以假乱真,对当事人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网络时代信息铺天盖地,我们要学会用分析的眼光对信息加以甄别,不要轻易相信谣言。虽然我们无法阻止谣言的产生,但不要做谣言的传播者。(1分)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答案

相关阅读
你可能喜欢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甲】宋之丁氏【乙】昔者曾子处费阅读答案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