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不同文明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丛书:中国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蒋忠华、严火其 著)简介、价格

作者:佚名 国学经部书籍 来源:网络

不同文明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丛书:中国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

不同文明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丛书:中国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

作者: 蒋忠华 著;严火其 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06

版次: 1

ISBN: 9787030444493

定价: 8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0页

字数: 26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不同文明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丛书

分类: 国学古籍>文学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儒家,其思想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蕴涵着丰富深刻的生物多样性智慧。《中国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主要从中国儒家的核心概念“气”、“和”、“仁”、“礼”等入手,对其生物多样性智慧做了梳理和研究。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为当今人们持久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繁荣稳定,提供了一种合理而可能的选择路径和实现方法。

目录:

丛书序

绪论1

第一章儒家“气”论中的生物多样性智慧7

第一节“多”如何可能7

一、组合说:阴阳刚柔,杂糅万变8

二、种子说:万物之种,一本皆具11

三、形态说:何气所生,则宜何气18

四、变化说:缊变易,物各不肖22

五、动力说:阴阳交感,机之由也27

六、“多”是必然结果33

第二节“多”怎样被自然容纳38

一、一物两体:增减并存的数量控制模式38

二、仇以和解:各得其利的生物竞争机制41

三、理寓气中:物各有序的先天秩序规定44

四、气形互化:质量均恒的物质循环体系47

五、“多”完全容于自然51

第三节“多”为什么受到尊重和爱护51

一、从人而言51

二、从物而言54

三、从人物关系而言56

四、“多”受到普遍尊重和爱护62

第二章儒家“和”论中的生物多样性智慧65

第一节和之“是”:“多”生成存在的基础与形式65

一、“和实生物”:“多”生成流布的必然基础65

二、“保合太和”:“多”协同共在的实然形式81

第二节和之“应该”:“多”并育不害的理念与方法86

一、“中孚贞正,厚德载物”:“多”无不包容87

二、“物与无妄,对时育物”:“多”各得其养91

三、“以同而异,辨物居方”:“多”各得其所93

四、“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多”平衡协调97

第三节和之“实践”:富含生物多样性智慧的传统农业100

一、三宜论与生物多样性智慧100

二、动植养种与生物多样性智慧107

三、虫害防治与生物多样性智慧113

四、传统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启示:“和”之普遍觉悟119

第三章儒家“礼”论中的生物多样性智慧121

第一节礼:天道的显现121

第二节节制与生物多样性智慧125

一、节制的根本目的:欲不穷乎物125

二、节制的主要形式:分配等级化129

第三节教令与生物多样性智慧134

一、月令相应,灾害不起134

二、以时禁发,财物不屈136

三、取物以礼,万物蕃育140

第四节政制与生物多样性智慧141

一、生态化的职官设置141

二、法度化的资源维护143

三、职责化的辨物制度145

四、地方化的为政理念147

第五节祭祀与生物多样性智慧148

一、“报本反始”:礼赞与感恩自然148

二、祭祀对象的多样性151

三、祭献物品的生态性152

四、祭祀方式的等级性155

第四章儒家“仁”论中的生物多样性智慧158

第一节仁之本:需要爱“多”158

一、仁(人)之内在要求159

二、生生仁心的自然发用163

三、一体之仁的契证效应168

第二节仁之方:爱能及“多”172

一、“仁民而爱物”:由近及远的推恩机制172

二、“克己复礼”:去私存公的境地工夫176

第三节仁之质:予“多”有爱182

一、“仁主于爱”182

二、以爱待“多”183

三、“多”需被爱187

结语: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的价值与出路190

参考文献201

一、古籍类201

二、专 著类202

三、论文类204

四、学位论文类208

五、电子文献类209

六、报纸杂志类209

后记210

关键词:国学经部书籍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不同文明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丛书:中国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蒋忠华、严火其 著)简介、价格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