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史新刊:礼俗仪式与先秦诗歌演变
作者: 韩高年 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6-09
版次: 1
ISBN: 9787101052480
定价: 4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6页
字数: 3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国学古籍>文学
内容简介:
《中华文史新刊:礼俗仪式与先秦诗歌演变》从仪式文化角度研究先秦诗歌的形态、产生、演变等问题,综合运用各种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材料涉及先秦诗歌研究文献、出土文献及传统研究视野之外的诗学材料,体现了大文学研究理念,揭示了先秦时期诗的内涵。主要观点有:《尚书,禹贡》是流传于先秦的歌颂大禹治水之功的仪式颂辞;《夏小正》是由敬授民时仪式产生的安排农时的仪式韵文,影响了以《七月》为代表的农事诗的形成;《商颂》是商诗,其五首诗歌即《大涯》在不同时期的颂诗文本;《楚辞·九歌》为屈原所订之楚国颂诗等。
作者简介:
韩高年,1971年生,甘肃省永昌县人。200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土学位。同年8月进入复旦大学中文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7月出站,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为中国屈原学会理事。在《文学评论》、《文献》、《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参与、主持完成“先秦文学编年史”等多项国家级课题。
目录:
序
绪论
一、仪式视角对先秦诗歌研究的适用性与方法论意义
二、中国早期诗史研究的现状与突破的契机
三、基本研究框架
第一章先秦礼俗仪式概说
第一节先秦仪式的类型及演变
一、先秦仪式的几个发展阶段
二、先秦仪式的观念指向与类型
三、先秦礼俗仪式例证
第二节礼俗仪式的诗学特征
一、仪式主体的心理层面与美感的契合
二、仪式主体技艺的文学性
三、仪式的产物:“仪式诵辞”
第二章先秦诗歌的仪式特征
第一节先秦诗歌起源、演变与仪式的关系
一、先秦诗歌起源于仪式
二、先秦诗歌的圣俗分途源于礼、俗分化
三、先秦诗歌的“口传”特征源于仪式
第二节先秦时期诗之内涵的再认识
一、先秦“诗”与“歌谣谚语”
二、先秦“诗”与“志”
三、先秦“诗”与“颂”
四、”诗亡“及其后的诗”
第三章颂诗的仪式文化内涵
第一节从颂的本义研究看其仪式内涵
一、《诗序》释颂的得失及其衍生诸说评议
二、颂为乐器说
三、颂为威仪及仪式表演说
四、颂为持瓮之舞说
五、颂为宗教诵辞说
第二节从颂诗起源及流变看其仪式内涵
一、《吕氏春秋,古乐》诗史观的启示
二、郑玄、孔颖达诗学观的启示
三、《文心雕龙·颂赞篇》对颂诗演变的探讨
四、刘师培《古乐原始论》的颂诗说
五、黄叔琳《{文心雕龙,颂赞篇) 注》的意见
第三节颂为“仪式叙述”说的提出及其他
一、历史地看待颂诗的本质和形态
二、颂为“仪式叙述”说
第四章夏代仪式文化与诗歌
第一节夏代礼仪及夏代乐舞
一、夏代礼仪制度述略
一、夏代礼仪中的“声诗”
第二节夏代社祭仪式与仪式颂诗
一、名目、作者与作时考
二、禅让仪式的本质与《大夏》的制作动因
三、祭社仪式与《大夏》之颂的表演
四、前代对《大夏》声、辞的考述及启示
五、《大夏》即《九夏》考
六、从夏代韵文看《大夏》文本
七、《禹贡》的仪式文化内涵
第三节敬授民时仪式与《夏小正》源流
一、《夏小正》文本的来源与仪式文化背景
一、《夏小正》的产生年代
……
第五章仪式制度化与殷商诗歌演变
第六章西周初年的制礼作乐与雅颂诗创作
第七章西周中后期的礼乐革新与仪式乐歌
第八章礼、俗互动与春秋诗歌演变(上)
第九章礼、俗互动与春秋诗歌演变(下)
第十章礼、俗合流与战国诗歌演变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关键词:国学经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