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画徵录
作者: 张庚 著;刘瑗 著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版次: 1
ISBN: 9787534030666
定价: 5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4页
丛书: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
分类: 国学古籍>文学
内容简介:
张庚(1685-1760),原名焘,字溥三,后改今名,字公之干,号浦山,又号瓜田逸史、白苎村桑者、弥伽居士。浙江秀水人。乾隆元年(一作雍正十三年)荐举博学鸿词。徐世昌《清儒学案小传》称其“不为科举业,为文简老朴实,诗亦新颖,五七言古体颇见古人堂奥。兼精六法,所作山水气韵深厚,自成一家。” 著作颇丰,有《通鉴纲目释地纠缪》、《补 注》、《国朝画征录》、《续录》、《强恕斋文钞》、《诗钞》、《五经臆》、《蜀南纪行略》、《短檠琐记》、《瓜田词》等。
《国朝画征录》、《续录》记清初至乾隆初年画家,人各一传,或合传,论其宗派渊源、造诣深浅,凡画家有名论精言,多摘入传。画作未经寓目,得之传述者,附录其姓氏里居与所长之画,不加品评。偶于传后作论赞,发挥画理处尤见精到。余绍宋称其“评论得失虽觉有所偏,如推崇麓台过当,而诎渔山太甚之类,然大体尚不失其平。”“方兰坻记其友朱仲嘉言,谓多遗漏。冯冶堂作《画识》,指其错误。然浦山原以“画征”为名,则遗漏原所不讳,一人之见有限,则错误亦难保其必无,不得以此遽议是书之失。”(《书画书录解题》卷一)
《国朝画征录》始撰于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十三年完稿,乾隆四年于睢州开雕。后张庚又作《续录》二卷,初刻时间地点不详,或在乾隆中期之浙江秀水。有题京都墨林斋翻刻本,时间不详。传入日本后亦经数次翻刻,有宽政九年(1797)名古屋静观堂玉润堂刻本、宽政十年名古屋风月堂刻本等。其书在同光以后流传甚广,有同治八年三元堂刊本及重修本、光绪十三年扫叶山房刻本、光绪十九年积山书局石印本、光绪二十一年江都刘氏刻本、宣统二年上海中国书画会石印本等。民国时期又有有正书局(1919,铅印本)、扫叶山房(1922、1936,石印本)、神州国光社(1934,铅印本)等多家机构相继出版,其间有将书名改作《清朝画征录》者。
刘瑗,号晴江,阜阳人。撰《国朝画征补录》二卷,以继张庚之作,续其所未及,并收其所偶遗。然记叙多简略,或为经眼,或为转述,不若张作之精当有法,于画理亦少己见。所收人物偶有与张作重复者,如南楼老人,与《国朝画征录》卷下之陈书为同一人。《国朝画征补录》初刻于道光五年,后未见翻刻。
本次点校《国朝画证录》、《续录》以乾隆时刻本为底本,参校扫叶山房刻本等。《国朝画征补录》以道光刻本为底本。
作者简介:
张庚(1685-1760),原名焘,字溥三,后改今名,字公之干,号浦山,又号瓜田逸史、白苎村桑者、弥伽居士。浙江秀水人。乾隆元年(一作雍正十三年)荐举博学鸿词。徐世昌《清儒学案小传》称其“不为科举业,为文简老朴实,诗亦新颖,五七言古体颇见古人堂奥。兼精六法,所作山水气韵深厚,自成一家。” 著作颇丰,有《通鉴纲目释地纠缪》、《补 注》、《国朝画征录》、《续录》、《强恕斋文钞》、《诗钞》、《五经臆》、《蜀南纪行略》、《短檠琐记》、《瓜田词》等。刘瑗,号晴江,阜阳人。撰《国朝画征补录》二卷,以继张庚之作,续其所未及,并收其所偶遗。然记叙多简略,或为经眼,或为转述,不若张作之精当有法,于画理亦少己见。所收人物偶有与张作重复者,如南楼老人,与《国朝画征录》卷下之陈书为同一人。《国朝画征补录》初刻于道光五年,后未见翻刻。
目录:
總目國朝畫徵録(一)國朝畫徵録續録(一一九)國朝畫徵録補録(一七七)附録(二四三)目卷上八大山人朱重容附(一七)王時敏王撰(一八)丁元公(二○)陳洪綬陳字附(二○)項聖謨項玉筍項奎(二一)魯得之諸昇王崿俞俊陳一元附(二二)張宏(二三)金俊明金侃黃玢附(二四)傅山傅眉牛樞暐附(二五)邵彌(二五)鄒之麟萬壽祺附(二六)周容(二七)徐枋(二七)趙澄趙申趙建附(二八)程邃(二九)徐柏齡〔一〕(二九)惲本初(三○)龔賢樊圻吴宏胡造樊雲高蔭鄒坤高岑鄒喆葉欣謝蓀鄒冰附(三○)顧知(三二)藍瑛藍濤(三二)楊芝徐人龍顧升董旭(三三)王土(三四)顧樵桑豸宋瑜卜舜年湯豹處附(三四)周燦(三五)余正元(三五)張穆(三六)查士標何文煌(三六)謝彬郭鞏徐易沈韶劉祥生張琦張遠沈紀黃谷附(三七)戴思望(三八)文點(三九)張風(四○)蕭雲從孫逸(四○)孟永光黑壽赫頤張篤行附(四一)程正揆(四二)吴偉業(四二)王鑑(四三)王鐸戴明説附(四三)馮源濟馬頎方大猷鄭梁錢朝鼎劉體仁莊冋生王崇簡鍾鍔張恂嚴沆米漢雯高層雲法若真梁鋐邵方趙嗣美季開生王含光朱虛王有年附(四五)章詔(四六)王武張畫周禮〔二〕附(四七)張漣(四七)陳舒朱絪(四八)沈治(四八)卷中王翬(五○)惲壽平馬扶羲笪重光附(五二)楊維聰吕佐(五四)李琪枝李含渼含淑含澤含涎周熙載附(五四)顧大申陸灝(五五)華胥華謙附(五五)顧昉(五五)羅牧(五六)葉陶(五七)錢瑞徵(五七)何其仁李鏞(五八)焦秉貞冷枚沈喻(五八)朱賓占劉源金古良金可久金可大附(五九)顧符稹吴賓(六○)汪之瑞(六○)周鼐(六一)禹之鼎(六一)嚴繩孫嚴泓曾附(六二)賈鉝胡貞開附(六三)杜亮采馮仙湜(六三)宋天麐童原(六四)高簡(六四)梅庚梅清附(六四)佟世晋(六五)王犖(六五)程功(六六)王概(六六)宋駿業(六七)顧銘顧見龍濮璜鮑嘉俞素周杲王汶王禧沈行〔三〕(六七)張子畏(六八)柳遇徐玫(六九)吴求吴正(六九)周之恒(七○)馬相舜王式(七○)吴豫杰姚宋(七一)鮑濟鮑蘭吴諤姚敏修(七二)汪樸戴本存吴定韓鑄附(七二)薛宣巢敬(七三)周兼(七三)張奇高駿升秦圅(七四)李峦(七四)吕學(七五)胡鋼(七六)郭崑王樸(七六)朱繡(七六)瞿潛(七七)尹小埜(七七)吴歷(七七)周銓周况周覽(七八)萬弘衟金學堅(七九)王鑥(八○)王巘胡湄(八○)陸癡嚴怪朱承鍚(八一)卷下王原祁華鯤等附(八三)沈宗敬(八六)翁嵩年徐焕然(八七)許遇(八七)遲煓(八七)金質(八九)曹岳(八九)楊晋胡竹君附(八九)吕猶龍(九○)許維嶔(九○)蔣廷錫(九一)黃鼎(九一)趙曉(九二)祝昌(九二)楊恢基蔣深孫緑(九三)徐溶(九三)周璕(九五)高其佩(九五)馮景夏(九六)杜曙(九六)吴應棻(九七)馬豫俞兆晟(九七)李世倬馬昂馬衡(九八)錢元昌張嶔附(九八)鄒元斗(九九)吴振武王德普(一○○)崔鏏(一○○)温儀(一○一)張鵬翀(一○二)沈鳳(一○二)上官周(一○三)李鱓陳撰張□(一○四)汪繩煐(一○四)釋弘瑜(一○五)釋弘仁(一○五)釋覺徵虡昌附(一○六)釋戒聞自扃目存巨來附(一○六)釋靈璧〔四〕(一○七)釋髡殘(一○七)釋半山一智(一○七)釋覆千(一○八)釋性潔(一○八)道顛道人(一○九)閨秀王端淑(一○九)閨秀黃媛介吴氏倪仁吉附(一一○)閨秀徐粲方維儀附〔五〕(一一一)閨秀顧媚(一一一)閨秀陳書〔六〕(一一一)閨秀李因胡淨鬘附(一一二)閨秀吴應貞〔七〕(一一三)閨秀沈彦選(一一三)閨秀習忍(一一三)附妓女倩扶吴媛豐質(一一四)附録黎遂球袁樞(一一六)目卷上黃宗炎(一二六)黃向堅(一二六)姜實節〔一〕(一二七)文從簡文柟文掞文定(一二八)宋珏(一二八)陳應麟(一二九)趙甸(一二九)吕潛(一三○)郭士瓊李國華〔二〕徐鼎姚學灝陳景附(一三○)王樹穀游士鳳蔡澤附(一三一)周荃(一三一)宋犖毛奇齡附(一三二)黃甲雲(一三三)文命時吴秋聲黃筠菴(一三三)顧文淵姜漁(一三四)虞沅高翔(一三五)武丹左楨朱虛(一三五)程淓(一三五)邵點邵應闈(一三六)錢黯徐本潤附(一三六)卞久卞祖隨徐璋余穎(一三六)馬世俊吴穎宋鬯同(一三七)汪文柏(一三七)許慧(一三八)顧藹吉勞澂(一三八)程鳴(一三九)馬驤(一三九)程琳朱山(一三九)汪泰來汪繹辰張永祚附(一四○)莽鵠立王斌王肇基金玠附(一四○)朱雝模王侃(一四一)羅烜(一四一)高鳳翰(一四二)沈白沈廷瑞(一四二)虞景星(一四三)程林程泰京(一四四)佟毓秀朱方華(一四四)圖清格(一四五)邊壽民張雨鮑元方(一四五)張御乘嚴英茅麐(一四六)唐岱周鯤余省陳善郎世寧穆僖附(一四六)湯祖祥周士標(一四七)朱倫瀚李山楊泰基附(一四七)謝淞洲(一四八)沈永年(一四八)袁江陳枚賀金昆陳桓陳桐(一四八)李方膺劉乃大(一四九)帥念祖(一四九)張若靄〔三〕(一五○)卷下張雍敬(一五二)方士庶(一五二)華嵓(一五三)蔣溥錢載(一五四)鄒一桂(一五四)董邦達錢維城(一五五)袁舜裔周思濂(一五五)張宗蒼張述渠(一五六)鄭燮(一五八)張棟張紉茝張肩沈永令沈屺懋顧卓附(一五九)張乙僧金勈汪士慎(一五九)錢大年史嗣彪(一六○)姜恭壽史嗚臯(一六一)曹源弘曹相文(一六一)戴古巖吴生附(一六一)易祖栻(一六二)黃壁(一六三)錢界(一六三)朱雲燝朱雲煇劉塞翁附(一六四)鮑楷(一六五)金農(一六五)汪溥胡奕灴(一六六)沈映暉沈承焕(一六六)釋道濟(一六六)釋普荷(一六七)釋輪菴于宋(一六八)釋成衡(一六八)釋上睿梵林附(一六九)釋明中名一附(一六九)閨秀金淑脩(一七○)閨秀文俶趙昭附(一七○)閨秀馬荃(一七一)閨秀蔡含金曉珠(一七一)閨秀王正卞氏附(一七二)閨秀俞光蕙(一七二)閨秀惲冰(一七三)閨秀孔素英〔四〕(一七三)閨秀丁瑜(一七三)閨秀姜桂(一七四)閨秀汪亮(一七四)閨秀鮑詩(一七五)國朝畫徵補目上卷王宸(一九一)楊補(一九一)張志雲(一九二)趙嗣夔(一九二)熊敏慧(一九三)劉原起蔡德馨欽輯附〔一〕(一九三)張道岸(一九四)錢履坦(一九四)邵湘(一九四)旅園主人(一九五)汪坤齡汪廷鍔附(一九五)童鈺劉鳴玉茅逸附(一九六)姚綬(一九七)吴覲(一九七)孫蘭(一九七)崔青蚓(一九八)戴本孝(一九八)奚岡(一九八)姚元之(一九九)朱文震(一九九)俞學易(二○○)沙聲遠(二○○)倪燦(二○○)楊良施原附(二○一)管希寧(二○一)閔貞(二○一)鄒擴祖(二○二)李寅(二○二)許友(二○三)改琦(二○三)吴榕(二○三)張廷楫(二○四)張洽(二○四)聯璧(二○四)尤蔭(二○五)周鎬(二○五)畢瀧(二○五)團石根(二○六)閻世求(二○六)袁江袁燿附(二○六)孫克宏(二○七)下卷連際成(二○八)蔣洲蔣檙附(二○八)沈唐(二○九)張燧(二○九)張敔張迺耆附(二○九)張崟張深附(二一○)吴琛(二一○)季堯堃(二一○)鮑知(二一一)費而奇(二一一)廖雲查(二一一)王雲(二一一)張鏐(二一二)金祁子生附〔二〕(二一二)錢球(二一二)王磊(二一三)甘士調(二一三)潘恭壽(二一三)顔岳顔嶧附(二一四)王緒(二一四)錢杜子東附(二一四)王蓍(二一五)蕭晨陳農附(二一五)王學浩(二一五)王濤(二一五)唐淳(二一六)張賜寧子百禄附(二一六)顧鶴慶(二一六)傅雯(二一七)翁仁(二一七)蔡嘉(二一七)甯汝抒〔三〕子少卿附(二一八)王維寧(二一八)姜漁(二一八)瑛寳(二一九)戴禮(二一九)王愫(二一九)黃慎(二二○)王焕然(二二○)方咸亨(二二一)湯禾(二二一)祁豸佳(二二一)曹鑑(二二一)陳雅言(二二二)盛大士(二二二)劉傳經(二二三)晁貽端楊用溡附(二二三)馮承暉(二二三)張寳(二二四)鹿鳳奎子源附(二二四)陳鈵女史譚禧附(二二四)楊欲仁(二二五)徐德麟(二二五)魏聃年(二二五)居瑾(二二六)鹿復基子重生附(二二六)畢簡(二二七)朱昂(二二七)郝溶子荃附(二二七)邢璵(二二七)楊學韓(二二八)亓書琳(二二八)趙澄鑑(二二九)吴雅笙(二二九)徐晋(二二九)譚洪範(二三○)蘇廷煜蘇錕附(二三○)吴士傑(二三○)丁應鑾(二三一)王蘭新(二三一)宋文品(二三二)黃太松(二三二)孫夢麟(二三二)賈肇雲(二三三)王封(二三三)黃鉞(二三四)李攀(二三四)程琦(二三四)陳照(二三五)曾力相(二三五)鞠紬(二三五)邰寳樹(二三五)竇璞(二三六)李麟感(二三六)沈捷(二三六)甯葆光(二三七)喬自福(二三七)方外釋野蠶(二三七)釋妙雨(二三八)道士朱福田(二三八)閨秀張净因(二三八)卞德基(二三九)南樓老人(二三九)蕭蘭因〔四〕(二三九)沈瑴(二四○)任春琪(二四○)
关键词:国学子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