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中国经典十种(葛兆光 著)简介、价格

作者:佚名 国学普及读物书籍 来源:网络

中国经典十种

中国经典十种

作者: 葛兆光 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8-09

版次: 1

ISBN: 9787101062229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4页

字数: 17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国学古籍>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对《周易》、《论语》、《老子》、三《礼》、《淮南子》、《史记》、《说文解字》、《黄庭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坛经》等十种经典 著作作了深入的解读。全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部书原来是我在大学里讲通识课程的讲义,在理想中,大学应当是理解文化传统和提倡精神自由的岛屿,阅读经典也许正是实践这一理想的重要途径,布鲁姆(AllanBloom)在《美国精神的封闭》(TheClosingoftheAmericanMind)中曾说,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以便人们在共同问题和丰富知识基础上,建立“今人和古人在思想上的友好联系”。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圣贤原则是必须遵循的教条,也不意味着古代经典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对经典的看法很简单,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不大可能纯之又纯、原汁原味,以为我们今天可以重新扪摸圣贤之心,可以隔千载而不走样,那是“原教旨”的想象;第四,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作者简介:

葛兆光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主要 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西潮又东风——晚清民初思想宗教与学术十论》、《古代中国的历史、思想与宗

教》等。

目录:

序言

《周易》:占筮与哲理

一、《易经》:“卦象”、“卦辞”、“爻辞”4

二、《易传》:让《周易》从占卜变为哲理的“十翼

三、考古发现:《周易》之谜的破解13

四、《周易》之流(一):占卜术18

五、《周易》之流(二):哲理23

《论语》:礼与仁一

一、瞧,那个人是孔子!36

二、《论语》其书41

三、从“礼”到“仁”44

四、流变与影响48

五、孔子中国中国人53

《老子》:“道”的哲思

一、《老子》其书60

二、何谓“道”62

三、“道”之用(一):人生65

四、“道”之用(二):社会68

五、附说庄子:逍遥的游荡者如何在“无”中超越?

三《礼》:规范、秩序与理性的生活

一、《仪礼》:古礼仪集成78

二、《周礼》:治国安邦蓝图?83

三、《礼记》:礼的阐释86

四、三《礼》:价值何在92

《淮南子》:牢笼万象的体系

一、刘安与《淮南子》:一部奇书98

二、庞大的体系与结构:中国古人宇宙观念99

三、自然、社会与人:三位一体的交感世界106

四、垃圾马车,还是思想体系:回到历史中看《淮南子》

《史记》:伟大的历史 著作

一、《史记》:两代人的心血114

二、书名与体例118

三、“通古今之变”与“究天人之际”122

《说文解字》:认识汉字之门

一、内容与体例130

二、怎样读《说文》134

三、功用何在137

《黄庭经》:寻求永恒生命

一、什么是道教144

二、道教经典的构成146

三、《黄庭经》解说149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袖珍宝典

一、从三藏结集说起158

二、佛经的基本思想162

三、《心经》来历之谜164

四、《心经》思想的阐释167

《坛经》:中国禅的宣言

一、从印度禅到中国禅174

二、《坛经》解说179

三、围绕《坛经》的争论及其他1

参考书目

关键词:普及读物书籍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中国经典十种(葛兆光 著)简介、价格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周易起名关于本站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